诸天从洪拳开始

第239章 吾家弟妹初长成(1/2)



  “家里弟弟考上秀才了。”

  洪康之前接到了周巡他们的书信。

  里面不仅有周巡通过院试的喜讯,庞欣瑶还把这段时间【黑水楼】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等人如何解决的说了。

  让洪康不禁有点感叹:“吾家弟妹初长成!!”

  船夫顿时恭贺道:“恭喜!恭喜!!原来是考上秀才公啦!”

  “看客官你年纪不大,你弟弟想必更小,这么小就已经是秀才公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船夫语气里满是羡慕。

  要知道一个秀才,是可以免除徭役、免交公粮、见官不跪等特权,而且若是犯法,只要并非死罪,是不可用刑的。

  其他先不说,光是前两项,就足以让平头老百姓钦羡不已了。

  洪康笑道:“那就多谢老哥吉言了。”

  心中高兴,在下船的时候,洪康多给了船夫二两银子。

  让船夫连连道谢。

  船夫心道:“看来,还是婆娘说得对,多说点好话,就是有好处。嘿嘿嘿……”

  洪康到西湖,自然不是真正来游玩的。

  按照时间来说。

  东方不败上位了,那么前教主任我行,就该是被囚禁在“梅庄”了。

  而“梅庄”,正是位于西湖边上。

  任我行此刻正被囚禁于梅庄地室,洪康可不是来拯救他的,相反,洪康是来榨取任我行的价值。

  任我行人品什么的不管,他的武学修为可是深不可测,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洪康正是为了和其谈武论道而来。

  当然,洪康没忘记,东方不败派了“江南四友”看管着任我行,这四位的武功不知深浅,但肯定都是一流人物。

  以防万一,洪康打算先在西湖边,潜修一年,再找上门去。

  洪康现在快十六岁,武功正是突飞猛进之际。

  无论是肉身力量,还是真气容量,都是大跨步的前进着。

  而且,洪康掐指算了算时间。

  “还有三年时间。”

  因为三年后就是周巡参加乡试的时间,那时候洪康是一定要回去的。

  乡试是全省考试,考过了就是举人。

  举人的好处多多。

  既可以选择做官,又可以受到各大地主主动投身,因为那样可以免除赋税,故而,只要考上举人,哪怕你不善经营也不要紧,会有人主动把田地挂到你名下。

  所以,民间里只听说过有“穷酸秀才”,却根本没有“穷酸举人”一说。

  洪康想到:“以童杨的能力,想要中举,这三年也得发愤图强才行。”

  在周巡选择科举这条路后,洪康了解过大明的考试制度,一个省参加乡试的秀才有数万人,最后只选取百多个为举人。

  全国数千举人,到时候只选取百来人为进士;在这百多个进士里面,也只有十几个才能入翰林。

  可见科考之难!!

  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洪康曾跟周巡这么分析过。

  周巡的确出现过一些动摇,毕竟这一听就知道很难。

  加上他只是个孤儿,不像别的世家子弟一样,有人脉、有师长,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拼。

  但,

  也正是孤儿的身份,加上一直练功习武,周巡的性子很坚韧。

  他说道:“大哥,我还是想继续在这条路走下去。行走江湖,终究是在刀光剑影里生活,跑江湖终究有不稳定性。要是我能当上一方主官,那样以后也好给兄弟姐妹们庇护。”

  “更何况……”

  周巡头一扬,自信笑道:“大哥你不是勉励过,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嘛!”

  …………

  时光飞逝,潮涨潮落。

  一年的光景很快过去了。

  周巡在【石鼓书院】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因为每次书院里留了课题,周巡总有别具风格的角度来解读,而且,周巡还总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这都是他跟在洪康身边五六年,耳濡目染听来学来的。

  洪康在教他们六人的时候,自然会从自己的习惯去教,他更看重的是六人看待问题、了解世界的眼光和角度。

  所以,周巡的思维方式就跟书院里这些传统的同窗有点不一样。

  加上,【黑水楼】在庞欣瑶等人的经营下,蒸蒸日上,周巡平日里不缺钱财,多次邀请同窗吃喝谈学,这一来二去的,大家的关系不就好了嘛!

  毕竟,不是所有的秀才,手头都那么宽裕。

  那富家学子虽然不可能被这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