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制造万物

81.狗杂种的理想(1/3)



  “阳谷农社”四字方中带圆,笔锋刚劲工整,初看时李清照以为是大家所作,但仔细观察后,便觉这牌匾上的字虽浑然天成,但缺少了书法大家特有的灵气。

  不过很快。

  李清照便从那牌匾上的字转移到那些正在耕作的农人身上。

  她虽未为贵女,自出世起便不用劳累,但在青州隐居十三年里,也常常入田看自家耕农们做活,见她在时会满脸堆笑,不在时便是一副打了霜的茄子,提不起劲。

  哪像今天这般,一边顶着烈日依旧在田野里还十分有劲头干活的农夫。

  观那一张张黝黑瘦小人影脸上的笑容,李清照的心脏微微一颤。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靖节先生所描绘的桃花源记,便是如此罢。

  “巧珠姑娘,这阳谷农社,究竟是为何物?”

  那坐着的林巧珠闻言却是闭着嘴巴不开口,还在生她的气,哪怕这面前的妇人气质超然,不像是如她们这般的底层女子出身,但把陈平称呼为陈巨蟒。

  便是不行。

  若不是因为没有因言获罪的说法,林巧珠便想直接把李清照赶下车去。

  见林巧珠不应声。

  那老妇丽姐儿圆场道:

  “这阳谷农社,是陈居士为保大家们能够活下来设立的农会,主要用于分田,及农作耕种等事宜,而但凡入社者,皆有田中,且两年不收粮税,在秋收得粮之前,农社每日提供一顿吃食。”

  “每日还提供吃食,分文不取?”

  李清照闻言愕然,她心里也可怜那些农夫,但直接免税三年,每日提供一顿吃食,这般代价哪怕是青州首富,也是没做过这等善事。

  这血河屠夫陈巨蟒,究竟是何目的?

  带着重重疑惑。

  马车一路到了阳谷。

  和田舍区域不同的是,这条通往阳谷主城的大道两旁现在密密麻麻新建了一座座房屋。

  无数力士和木匠在这做工。

  挑担的行脚商人则是在周边呦呵,售卖自己从大和郡淘来的小吃食。

  至于旁边的阳谷码头,现在比之前大了五倍不止,数百条渔船在河中作业。

  而在码头中央,则是竖着一座大理石人形雕像。

  李清照拉开帘子,瞳孔闪烁金光,仔细观察着河畔上茫茫江水,没见着传说中的水上竹园,看来这陈巨蟒确实不可小视。

  以她儒道金目竟是破不了这魔头的迷瘴。

  “呦~”

  “巧珠大人回来了!”

  人群中有认出林巧珠的,熟络的老汉打了个招呼,这里不少在这某生路的人与林巧珠打过照面,自然是熟络。

  “是啊,回来了。”

  “这次新教员招募到了么?”

  不少人闻言纷纷停下动作,看着已经下了马车的林巧珠,这次关于女教员的招募工作,在阳谷本地已经公开招募过一次,数万百姓,竟无一人符合条件。

  而世家地主虽有,但却不愿做什么女教员,为妇者,抛头露面是为大忌。

  但现在阳谷百姓对于能把自家孩子送去学堂读书,不仅没了此前的不愿,还特别急切。

  究其根本,倒不是觉得读书对孩子有多么有用,未来能过得更好。

  多数原因是学堂会免费包一顿吃食,还会发放什么校服。

  这可不得了。

  只要去上学,家里便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巴,还不怕挨冻。

  大人只要去种田,农社就不会让你饿死。

  哪怕愿种田的,想做门手艺的,在工事局这边也能领到一份差事。

  因此。

  孩子能出学堂读书。

  可是天大的好事。

  但受限于教员数量有限,再加上阳谷下方诸镇乡村人员的聚流效应,大量农村地区的孩子面临无学可上的地步。

  因此今儿能否再招到教员。

  众人自然是十分关心。

  好在林巧珠也是没有跟众人打哑语。

  点头道:“招到了,大家勿要围观,莫要吓到了新教员。”

  “好好好!”

  “且让开!”

  “快,让教员先走。”

  听到林巧珠肯定的答复,众人欢呼起来。

  车厢内的三人,李清照尚且还好,身为儒道宗师,道心自稳,只感觉此地兴学之风,堪比京都。

  而另外的丽姐和玲妹子却是崩不住哭了起来。

  她们皆是尝尽人生百态,吃尽世态炎凉的小人物。

  其中老妇丽姐更曾是普度众生的肉身菩萨,不知道遇到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