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的辜之。殿下,我现在要做的就先那些知情证全部都灭口……”
因为俞珏没把六皇子搜集到的证据在一份奏折中提起,只大肆夸赞六皇子怎么厉害何根据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查到了何霖科举舞弊一,让看到奏折的,一反应就,何霖舞弊暴『露』全六皇子的功劳,跟他这个三皇子毫关系。
所以大皇子把仇恨值都聚集在‘多管闲’的六皇子上,又误以为俞珏和六皇子还没有抓到足以何霖定罪的证和物证才上奏皇帝请求支援。
于这个幕僚就出了一个馊意……
大皇子一边派去玉安府通知何霖情暴『露』了,叫他把知情灭口,一边在京城这边做好准备着哭着喊冤叫屈。
被大皇子扣留在手中的那本奏折也终于新被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皇帝看着今日才出现在自己御案上的这封奏折,脸『色』阴沉难看,因为他早在两天前就收到了俞珏派快马加鞭秘密送到他手上的封奏折和证据。
俞珏在封奏折里有提到一封奏折已经提前送去京城了,这封奏折在搜集完证据后才再送去京城的,因为证据关大,他才放入锦盒里一起秘密送给皇帝。
可想而知,先收到封奏折和证据的皇帝,在发现自己居然没有收到俞珏说早就提前送来的一封奏折,派一查,然后发现一封奏折居然被大皇子截留在自己手里了,皇帝会怎么想?
他不仅会想,何霖科举舞弊果然大皇子指使的,否则情暴『露』了,大皇子为什么要截留俞珏玉安府送来的奏折?大皇子在科举上舞弊为了什么?肯定为了送自己科举入仕,日后好占据大部分朝廷官位,来『逼』他立大皇子为太子,朝堂上肯定一呼百应。那么日后这朝廷他这个皇帝说了算,还大皇子说了算?
且不提日后,只说现在,大皇子居然想截留奏折就能截留奏折,那岂不代表着他这个皇帝看什么奏折,先要让大皇子过目一遍?
皇帝高居皇宫龙椅之上,对全国各地的了解,全靠各地官员呈上的奏折。若大皇子能随意截留奏折,那岂不说,只要大皇子愿意,就能把他这个皇帝变聋子瞎子?外面叛军都快打到京城来了,大皇子把奏折换歌颂太平盛世的内容欺骗他,他岂不也傻乎乎的被蒙在鼓里?
皇帝怎能容忍这种情发生?就算他再能,对皇权本能的独占欲还有的,他绝对法容忍皇子沾染自己的皇权,蒙骗他这个君父。
皇帝对大皇子的怀疑忌惮猜疑达到了巅峰,他现在都怀疑大皇子不准备『逼』宫弑君造反了。
被自己脑补吓到的皇帝也顾不上自己还要留着大皇子与三皇子打擂台维系朝堂的平衡了,天早朝上就甩出俞珏送来的证据对大皇子发难。
关于大皇子截留奏折一,皇帝没有拿到明面上提及,因为这很损坏他的皇帝威信,他就只拿着何霖大皇子门,他科举舞弊必定了大皇子授意这件发难,证据确凿,何霖被判抄家斩首,家眷流放,三代之内不科举为官。
大皇子被盛怒中的皇帝给圈禁了。
大皇子之前和幕僚商量的计划,根本没来及实施,就被皇帝一连串的旨意给打了个措手不及。
待尘埃落定后,大皇子被圈禁在自己的府邸中,他麾下势力,像何霖全部被皇帝连根拔起,承恩府势力倒丝毫损,却也暂时不敢冒头了。
皇子和三皇子阵营的都默契的暗戳戳打压起大皇子阵营里幸存的,他群龙首,又遭逢皇帝的一波打击,此时正虚弱的时候,被皇子三皇子的趁虚而入,又被抢走了大量政治资源,打压他抬不起头来。
大皇子一党就此沉寂了下去。
皇帝在盛怒之后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这么快把大皇子打压下去,岂不让三皇子一家独大。
大皇子的势力要集中在文臣方面,所谓文造反三年不,即使大皇子拉拢的文臣再多,皇帝也不很担心,大不了他狠下心来血洗朝堂,又有几个文臣愿意跟着大皇子一条路走到黑呢。
原剧情中大皇子那很快就失败的『逼』宫造反正好证明了皇帝的这个想法正确的,文造反确实不。
皇帝更忌惮的受到勋贵武支持的三皇子,尤其三皇子的外祖父镇北军林大军,手握十万大军的兵权。若叫三皇子一家独大了,他却不肯立三皇子为太子,那林家未必不会帮三皇子做出『逼』宫造反的情来。
三皇子『逼』宫造反的功率可比大皇子大太多了。
皇帝倒也没有后悔自己打压大皇子的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