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后的小日子

第183章 春耕忙(1/3)



卫呈晋又开启了每日往返基地农场喝药扎针的日子。

大黑和小西每回跟着他去,  每回他扎针完做监测的时候,两只狗蹲着都一脸担忧地看他。

连回家以后,它们也会定期来看看卫呈晋的情况,  看他是不是还好好活着。

这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但又觉得非常贴心。

因着新地种了不少的地瓜,  农场就只种了五亩。

就在去年冬天种萝卜那块地,全程常玉婧都没有动手,交由其他人做。

她想看看别人扦插出来的地瓜有什么区别。

地都是提前整好的,  人多干活就快。

今年玉米要加大种植面积,除了自己留种的,  还有从陆教授那边拿了个糯玉米12号的品种。

黄豆、花生、芝麻等的面积也进行了调整,  预留出了面积。

蔬菜瓜果就安排在靠近家门口的两亩地,  晚种的包菜、花菜、胡萝卜收了后,正好拿来种菜。

卫呈晋主动把这事给揽了过去,搬了个小马扎,拿一把菜刀,  坐在菜地里,一个包菜一个包菜地砍过去。

五只狗跟前跟后的,跟着刨土,然后用嘴巴咬住包菜根部拔起来。

它们对这活动可喜欢了,  有过拔萝卜的经验,  这拔包菜完全是爪到擒来。

因为前些日子下雨多,  包菜、花菜的成色不怎么好。

剥去包菜外壳、花菜黑掉的部分,切了之后放在竹匾上晾晒。

晒干的包菜干、花菜干颜色成浅褐色,有股特别的香味,口感变得很韧,真空包装可以存放很久。

常玉婧去育苗床看秧苗,  一下子就看出差别,用自己家稻种育的苗,要高一个指节,而且更强壮,出芽率几乎百分百。

而糯稻秧苗长势就比较差,估计要清明后才能插秧。

常玉婧看天气还行,水田也整好了,就不拖时间,直接插秧。

本来她计划着别人铲秧苗,她来插秧,结果其他人一试,常玉婧一看铲下来的秧苗,脸色都变了。

别人铲的秧苗比她铲的,变异指数高了,用便携式的仪器一测,变异指数高了快一倍。

常玉婧不放心,只好自己亲自来铲秧苗,“真是奇了怪了,去年晋哥帮忙拔秧苗都没这样。”

林蕉蕉问:“有没有可能是季节的关系?我看网上的消息,没下夜雨,但今年春天恶变的植物的事件变多了。”

最近直升机也有点忙,常常在天空巡查,有发现异动,就要巡查小队去清理。

“有可能。”常玉婧小心翼翼把秧苗铲下来,“这夜雨要下不下的,就像是悬在大家头上的一把刀。”

林蕉蕉点头:“根据往常的经验,是有可能下夜雨的,而春天最怕的还是连续的夜雨,只希望今年不要碰到。”

“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常玉婧看着秧苗数量差不多了,帮着一簸箕一簸箕的秧苗搬上车。

这十亩多的水田,没有人愿意让常玉婧一个人做,林蕉蕉和刘梅先试了下。

常玉婧在一旁有些紧张地观察着,见插下去的秧苗都没有变化,她松了口气。

谢平谢逸还有张闯都被叫过来试了下,结果就谢逸不行。

谢逸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看来,自己插的秧苗笔直又整齐,怎么就不行了?

常玉婧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难道跟他说,他插的秧苗活不了几天就会翘辫子吗?

好在谢逸也没纠结答案,不插秧,他还有其他活做。

在水田里干活并不好受,面朝黄土背朝天就算了,主要是后退着走,那淤泥凉丝丝滑溜溜的,就很难受,就算穿着特制的塑胶鞋,也能感受到这种感触。

四月一号,南湖镇地区马上就下起了雨,这刚升高没多久的温度又蹭蹭蹭往下降。

这不由让人担心地里刚种下去的种子。

秧苗还差一亩左右没插,常玉婧想冒着雨去弄完,但被卫呈晋给拦住了。

这种天气和温度,泡在水田里,壮汉都受不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