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荣宁县主出的这几本书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民以食为天,哪怕不是种植小麦、水稻的,而是种植水果的,也有人愿意看。便是没有那么多人买,能有少数人买,那也是成功。
东家不是钻进钱眼子的人,他想若是他们书馆在这一方面做得好,多卖一些有利于百姓的书,指不定官府还觉得他们不错。
“行。”柳玉莲跟书馆的东家说好,那么刀枪不入的丝线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拿出来。
这种东西也没有必要成为秘密,那些富商也可以制作。商人走南闯北的,也有遇见山匪的时候,要是他们有护甲,指不定就保下一条性命来。
那些富商要是有钱就去制作,反正他们没有制作护甲,也会把钱耗费在其他的地方。不是每一个富商都会去修桥铺路,不是每一个商人都热衷做慈善。
皇帝没有要求柳玉莲要保密,本就意味着柳玉莲可以把这些内容印刷成册拿出去卖。
朝廷要是大兴土木,耗费的银钱还更多。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刀枪不入的护甲,柳玉莲琢磨着要不要拿出来卖。
不过,要不,还是算了。
护甲需要的金钱太多,万一哪个贪官害怕有人刺杀他,就大肆贪钱,就为了制作一件护甲呢。
倒不如让朝廷掌握制作刀枪不入的护甲就行了,朝廷要是想赚钱,朝廷就会拿护甲出来卖。一件护甲就能卖出高价来,那也不错。
“就是一些制造业的、农业的。”柳玉莲没有打算把培养液的配方公开,这种东西还是让朝廷去做比较好。
或许以后有私人研究朝廷的培养液去私做,这就不是柳玉莲能管得着的事情。
“没问题。”东家道,“书馆也有能说会道之人,改日,让人研究去了,去田地里试一试,也好。”
东家想的是可以把书本送到知府、县令等人的手上,兴许有官员愿意推广。他卖的书是经过荣宁县主实验过的,荣宁县主都成功了,那么旁人按照书上所说的去做,也许也能成。
大家都跟着一个夫子读书,有的人考中了状元,有的人连童生都考不上。这不能怪夫子,还是得看个人的天赋。大家看一本书,也可能看出来的内容都不一样。
东家跟柳玉莲商定之后,就离开柳家,他回去府城。
这一位东家是一名中年男子,看上去比较憨厚的。他在府城开书馆多年,还曾帮助过不少落魄书生,本身就是一个品性好的人。
否则,换了另外一个人,怕是要认为柳玉莲出的这些书赚不了几个钱,就不去出。
柳玉莲没有想过写小说,她在后世确实看过不少小说。可要她自己去写,那就很难了,她不会华丽的描写,也不会环境描写,她写出来的内容就是干巴巴的大白话。
这个时代又不兴这种枯燥的大白话小说,在后世,火的小白文也是有特色的。
柳玉莲不认为自己写的话本能火,要是她写的话本能火,多半是投机取巧,再利用那些大师的作品再创作。柳玉莲写羊毛制作的时候,笔名写荣宁,没有写不知名的人,没有去写后世的人,主要是因为荣宁县主的名号更响亮。
她还打算以后就用荣宁二字去写这一类的书,让更多人能学习一下。
真要说起来,她也算是一个卑鄙无耻的抄袭者吧。那些东西不是她研究出来的,她却用自己的封号。
所以还是在书上封面写荣宁整理,而不是荣宁著。
柳玉莲出的上一本书上面就写荣宁整理,她还是有些心虚,不想去干那种占据别人成果的事情。
“都商定好了?”柳母到了客厅。
“是。”柳玉莲道,“再把家里种西瓜、种葡萄的写一写,草莓也可以写一写。”
“……”柳母本来以为女儿就写如何制作羊毛线,万万没有想到女儿还要写如何种西瓜、种葡萄……
柳母想自家女儿没有天天在地里吧,不过女儿也有去地里看看,应该可以……反正也没有多少百姓去买关于种地的书,那些百姓都做了那么多年的地,哪里需要去买书学种地呢。
石元村,张寡妇正数着家里的钱,就这短短的大半年的时间,他们家赚了不少钱,还剩下不少钱。
张寡妇打算让人起新房子,大孙子都成亲了,以后还有曾孙子。家里房屋太小,都住不开。她之前就跟存在说过要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