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祖国,来日方长[快穿]

第5章 国球无双5(3/4)

的,就是喜欢冷着脸,声音更是清淡,“我是你们的主管教练,俞近识。从今天起,由我负责你们的训练。”

何虹高兴道,“俞教练好!”

骆景激动地捏紧了拳头,男乒队里,没有不知道俞近识名字的,“俞教练!”

常晴则没说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反应,仿佛她才是教练。

俞近识:“……”

他说,“报一下惯用手和训练进度。”

何虹说了很多,把自己从打市赛开始就事无巨细地汇报了一遍,“我用右手,直拍!”

他们宿舍,何虹、常晴都是右手直拍,只有黎海燕,是右手横拍。

骆景有些欲言又止,说完“右手”,顿了顿,想起什么似的,才说,“直拍。”

俞近识问,“直拍还是横拍。”

骆景隔了有一分钟才回答:“……直拍。”

三个右直,仿佛是给俞近识量身定制的徒弟。

俞近识看了骆景一眼,转而道,“你们三人训练进度不一样,我会单独安排你们的训练项目和菜单,今天先摸底一□□能,女生操场八圈,男生操场十圈。”

何虹:“qaq俞教练……”

俞近识没给她争取的机会,“开始。”

体能摸底下来,常晴最后三圈有些体力透支,骆景则还算可以,何虹第五圈的时候就差点趴下,后面全靠自我催眠才以走路的速度“跑”下来。

新的训练日程第二天就发到了三人的手上,三个人都有体能训练的内容,但占据的训练时间不同,骆景的占十分之三,何虹占十分之七,常晴……最离谱,占十分之九。

蛙跳、跑圈、上下肢训练……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田径队。

男生的训练时间占比虽然不多,但是不代表强度低,常晴本来想如果强度不够,自己可以加练,毕竟她的年龄在这儿,比起十四岁到十六岁的其他队员来说,差距不是一点儿。

但俞近识直接照着她的体能极限给她拉满了。

正好她也不用早起晚退,按照俞近识规定的每日目标进行训练就行,其他两人显然也是被拉满了,三个人一起早起晚退,训练的人多了,便没有了谁更早谁更晚的概念……

常晴剩下十分之一的训练项目全都是最基础的练习,比如对墙练习重复击打,对着自动发球机器练习重复的接发球。

何虹都有些惊讶,这些最最基础的训练,对于她和黎海燕来说,是六七岁时入门的训练,常晴怎么……

她原本还担心常晴有心理负担,但几天下来,见她像是没事人一样,根本不在意周边其他人讨论和议论的目光,基础训练做的格外的认真。

这些项目占据了她所有的时间。

她不参加对打训练,但大家的场地都在同一个地方,训练馆里有器械、球台,还有其他队员。

常晴也能看到别人是怎么练对打的,所有人用的都是胶皮板,板子上黏一块胶皮,比起木拍更软,对球的影响也不同,来了训练基地,舅舅给的木板成了幸运物,俞近识给了她一块胶皮板,常晴就一直用着。

刚开始上手胶皮板,完全不适应手感,而那些重复的基础训练,反而能帮助她更快地提升对胶皮板的控制。

“这不是队里配发的那种,”

倒是黎海燕认出来了,“这种胶皮性能更好,对直拍是最好的选择,价格……也更贵,应该是你的教练自己买的吧。”

中途换拍对用拍的人来说是一个大难题,新拍子不仅会影响手感,还会消耗他们最宝贵的时间去重新磨合和适应。

也不是谁一开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且短时间内不会因为材质改革和进步而被淘汰的好拍子的。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这期间举行了一场队内赛,何虹不愧何虹,赢了两场,笑的特别开心,完全没在意自己输的那十场。

但骆景,确实是一场都没赢过。女队打球,不知道是不是教练风格的原因,大多都讲究一个巧和稳字,男生不同,还多一个力字,力量大了,球速快,球的力道也大,力量上的压制很明显,比赛的比分也就更极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