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交了沙雕穿书系统

第19章 货币(3/4)

前面止步,低头擦干净汗珠,才快步绕了进来,双手奉上木箱:“小子奉命,已经巡视完毕。”

贝严嗯了一声,接过这个隐藏着摄像头的木箱,伸手进去关闭开关,顺口问了一句:

“你查到什么了?”

——局限于系统的规则,穿越团队没有向易诚解释什么摄像头拍摄,只说让他带着木箱走一圈,了解了解民生疾苦。

易诚微微一躬,叉手作答:“小子走街串巷,所见所闻都是欣欣向荣,再无往日侯荣作乱时的萧条冷清。依小子拙见,现在民生粗安,已经隐隐有小康的模样……”

他一句话还没说完,沐晨就被口水呛得咳嗽不止,连连喘气:“什么?你说小——”

王治干咳一声,赶紧打断了危险发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现下大乱方定,哪里能与文武之治媲美?”

易诚颇为诧异地偷瞄了一眼衡阳王(他总觉得殿下要吐露出什么),还是恭敬回答:“小子生年也晚,目之所及,都是兵乱灾荒、民如草芥。从来不知道古书上所谓治世是什么模样。依小子所见,要是天下都能如现下的江陵一般,那就实在是了不得的治世了……”

贝严在旁微微一笑,心想江陵的治理方式可没有哪个朝代学得来。他顺口又问了一句:“也不必拍马了。你去调查这么久,有没有查物价的变化?”

易诚这些天耳濡目染,也知道了这一蹦一连串的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仔细一想,答道:“小子在街角买了几样物件,听到商贩们议论,说这几日的东西是贵了一些。”

贝严点了点头:“前几日加了工资,效果居然这么立竿见影,这个经济体太小太敏感了……农业时代生产力相对固定,不需要什么温和的通货膨胀。得想个法子控制物价……这样吧,先让小卖部增加木炭供应,然后再看看情况。”

“木炭?”王治皱起了眉:“就算你要回笼货币,用盐糖布料都比木炭好吧?现在是集体开火,取暖的需求也不大,加大木炭供应做什么?”

贝严笑了一笑,连连摇头:

“第一,增加布料盐糖用处不大——之前他们十几斤十几斤的抢,到现在实在没啥需求了。第二嘛……谁说我是要用木炭回笼货币?”

他眨了眨眼睛,伸手从衣兜里取出了一个玻璃瓶,里面是一根歪歪扭扭做工极为粗糙的长针,显然绝非现代工艺的手笔。他将长针叮当一晃,递到了沐晨面前。

“——从十几天前开始,我向江陵城投放了少说两万枚钢币。以江陵城那点可怜的、依附于自然经济的市场规模,早就该被这样天量的货币搞出大通胀了。但直到现在——直到现在,江陵城内的物价却仅仅只有小规模的起伏……你们猜为什么?”

沐晨愣了一愣,自从小卖部成立以来,每一日的账本都要送给他签字。他粗粗一扫只看了大概,但也绝对清楚那点销售额回收不了这么大规模的货币。那多余的钱到哪里去了?

他目光扫过那根粗糙的长针,忽地灵光一闪:“钢币被人给熔了!”

“不错。”贝严哈哈一笑:“这是我当时决定用钢币的一大原因。中古时代严重缺乏金属制品,尤其缺乏钢铁这样强韧的合金。如果钢币太多,当地土著会怎么办?他们会买来木炭,悄悄把它给熔了,铸成钢皮、钢针、钢刀,各种各样的金属器物,再把它们倒卖给附近迫切渴求金属的农民!”

他笑吟吟指了指易诚(易诚赶紧低头束手):

“这小子前几天还悄悄找过我,说知道有铁匠悄悄地销熔钢币,问我需不需要禁绝。哎,我听了可真是高兴!大量金属制品流入农业,那会是多大的促进?我们现在人手不足无法控制江陵城外,小卖部对农民也过于昂贵。但只要有了这个法子,照样可以注入金属,推动生产力进步……”

沐晨和王治听得连连点头,心下佩服。旁边的易诚听得一头雾水,但心下更是佩服——他自问也读过《管子》、《货殖传》,但贝先生的手段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偏偏一套动作下来里外晏然百姓安居,真是有鬼神莫测的才华。

想到此处,他心思微微一转,记起自己曾向杜衡杜兄请教过贝先生的来历,谁知杜衡竟然脸色大变,反复警告自己不要过关注衡阳王私事……真不知是哪里触到了他的逆鳞。

贝严稍稍得意片刻,又想起自己刚刚琢磨的事。他伸手将易诚招来,指了指街角站着的几个破衣烂衫的外地人,叫他去随便买点东西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