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尹浩松忽然跟女儿说要出差,连行李箱也没收拾,匆匆离了门。
尹见素显然不太信他出差的借口,但很知趣地没多问——反正尹浩松也不会跟她说实话。
最关键的是,她终于可以验证之前的猜想了,这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机。
等人走了一段时间,为确保尹浩松不会中途杀回来,尹见素反锁了大门。
随后,她进卧室拿出之前准备的一次性手套和鞋套,防止留下痕迹,引他怀疑。
干这一连串事情的时候,尹见素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读一遍《论语》,陶冶情操,加强道德观念,防止以后走上歧路。
现在的尹见素简直积极向上得不可思议。但要不了多久,她就彻底断绝了这种天真的想法,深刻体会到——就算是一百本《论语》加起来,也抵不过那一个糟心玩意儿。
至于眼下,偷鸡摸狗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尹见素依次拧了拧两个房间的门把手。
书房的把手拧不动,但卧室的门没锁——看来,对于尹浩松而言,卧室里面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于是,尹见素轻而易举地进了他的卧室,开灯。适应光线后,直奔那副黑白鱼群图。
站到跟前打量时,先前那种微弱的熟悉感增强了不少。
油画挂在她头顶二十五厘米处。
尹见素仰头,失神地望了它很久。
经过时间的流逝,帆布无可避免地老化了。
矿物质颜料干在帆布上,留下它独有的立体质感与纹理,使上面那些鱼看起来像活过来了一样。
她抬手,轻轻碰了下正中央那条纯白色的鱼,略硬的质感透过一层薄薄的塑料,清晰地传递到指尖。
仿佛能通过干结的油画颜料,回溯刚刚落笔时的柔软,以及那个夏日的午间。
微风穿过青柠树的枝叶,穿过朱红色的大门,掀起一角纯黑色的窗帘。
阳光斜洒在桌面上,照亮只装着两个颜色的调料盘。
微尘在明亮的光路中肆意舞动,谱出波澜壮阔的静默尘曲。
一只白皙小巧的手,握着不太协调的大号木制油画笔,往帆布上涂着什么。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油画笔的倾斜方向是向左的——作画的人是左撇子。
原来如此。
尹见素闭上双眼。
这幅画是她自己画的。
是她给自己设置的梦境图腾,也是《谜语变奏曲》所指代的“谜”。
但,这个图腾所能触发的回忆片段仅限于此了。具体加密方式,尹见素想不起来。
有点儿丧气的结果。
一幅画,要如何转变成文字?
尹见素仔仔细细端详着颜料的纹路。
通过丰富的联想能力,倒是能拼成几个抽象的字母来。可惜,一旦换个角度,又是另外的字母了。
她转而改变思路,从数量下手。
这副油画上总共一百四十五条鱼,黑色的有七十二条,白色的七十三条,两色不对称。每一条鱼的大小并不相同,一些背上有鳍,一些没有。
尹见素又数了数每条鱼身上的鳞片数,得出来的数据相当庞大。
两个数字为一组,采取字母替换——有超过26的数字。
再试试栅栏易位——依旧没得出有意义的字母。
她转换为16位进制后试了试,无解。
然后是32位进制……
难道是多层加密?
尹见素把这些数字在脑海中整齐叠放,又胡乱试了试凯撒移位,埃特巴什码……
如果是多层加密,排列组合起来的可能性有无穷种,对运算能力是项艰巨的挑战。
一团乱麻。
密码可以单独作为一门学科,其中奥妙,大有洞天。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几个关键密码的破译,直接改变了战局,推进历史进程。
值得欣慰的是,这幅画是小学的尹见素加密的,不至于太难破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