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迎春盛放[年代]

第62章 跑来摘桃子也能说得这么清新?(2/3)

谁是卧底、撕名牌等等,随便哪个拎出来不是经典保留节目?就算她一个月推出来一种,也够团里吃上几年的。

更不用说那些脍炙人口的段子、歌曲了。

重生带来的便利,真的容易让人迷失。毕竟成功的难度真的被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少有人能真的丝毫不为所动。

这其实有个认知上的问题。

可能有些重生穿越者并未有“抄袭”的主观故意,但无意中脱口而出的那些在后世已经烂大街的老梗,很可能在新环境下就是“原创”,自动被抄袭。

这种情况无可避免,纯属无心之失,和个人的道德底线关系不大。

岑迎春却不完全属于这种情况。

岑老太太上辈子没上过学,哪里懂什么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说压根没有抄袭剽窃的概念,会不会说盗版、山寨这俩词儿还两说呢。

尤其看多了重生流、穿越流之类的网文,当自己亲历同样神奇的事情,潜意识里就会去模仿小说主角的行事套路,不带丝毫心理负担。

毕竟小说只是为了爽嘛。

岑迎春当读者时看爽了,轮到她头上,自然而然也会向前辈看齐,不说日天日地,也要图它个爽快。

反正白得来的一辈子,再怎么造作都不为过。浪翻船了,大不了领盒饭下场呗,还是赚!

放飞自我的岑迎春同志,以惊掉人眼球的速度,每周推出七个新节目,或是唱歌,或是跳舞,或是相声小品脱口秀,或是戏曲杂技魔术武术诗歌朗诵,天天不重样儿!

在如此高的推陈出新力度下,新时代成功挽留住一批不差钱儿的观众,并迅速打响名气,不断吸引新观众,上座率稳稳维持在四成以上。

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足够暂时维持目前团内的基础开销了,都不用额外跑外头拉赞助去。

团里每月都能开支,不拖欠员工工资,甚至月底偶尔还有奖金发,足够激发全体演职人员的工作人情,演出质量蹭蹭上涨,吸引更多观众来消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业绩蒸蒸日上。

而随着口碑的发酵,新时代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非但本地人耳熟能详,多了一个休闲娱乐谈恋爱的去处;就连消息灵通不差钱的外地人,也纷纷慕名前来,然后直呼不虚此行。

新时代,活了。

工作步入正轨,岑迎春也能松口气。

但还没到彻底撒开手当甩手掌柜的好日子,还得每天在团里四处盯着,把控节目质量审核关,同时指导员工们的在职业务培训,每天少说有俩会,说得她口干舌燥的,茶水喝了不老少。

领导这活儿也不好干呐,背后几十口子人的生计落在她肩头,压力山大。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暴富一时半会儿的实现不了,岑迎春只好另寻解压的法子。

鹏城现在地皮便宜得跟白捡似的,岑迎春惦记着自己包租婆的理想,把自己钱包里那点钱全拿去买地了。

为啥不拿来投新时代?她又不傻!

别看她现在挂着个团长的名儿,还刻意抱上顾朝夕的大粗腿,但实话实说,人家哪天要是想踢她出局的话,真的半点不费力气。

不如买房置地来的保险。

岑老太太观念就是这么保守,老辈子也是这样传下来的。

闲暇时,她便跑去侍弄田地,人勤地不懒,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嘛。

夜里电视不好看,小剧场演出看腻了,她就组织团里成员跳广场舞,几乎一呼百应,夜夜不落。

这时候就能体现出她这个领导的权利了,没人敢对她说三道四,一个个的还得紧跟领导脚步拍马屁!

广场舞一跳,地也种上了,白天还要忙团里的工作,岑迎春日子一下子充实起来,是那种由内而外的满足。

这才是重生人士该过的日子。

唯一有点不如意的,咳咳,那个啥,还有点不好意思说。

就是吧,年轻了几十岁的岑迎春蓦然发觉,她似乎又有了那方面的需求。

想想她现如今的年龄,三十如那啥四十如那啥啥,也可以理解是不?

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