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难啃的骨头。
辅导班算是个新鲜事物,之前也没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可以展示借鉴,开口就想从家长们口袋里掏钱,哪有那么容易?
就算有免费公开课的噱头,但还有一个付费转换率的问题摆在那,谁也不敢保证,来听课的学生家长都会愿意交钱买课。
这就不得不提起辅导班这边头一批学生的情况了。
实话实说,现在来上课的三十几个孩子中,绝大部分来自附近的住户,打的就是白蹭课的目的,听完就跑的概率在九成以上,基本不会掏钱继续来上课,只当是捧了个人场吧。
剩余一小部分孩子,则有一半是像小宝这样的关系户,包括新时代员工及其亲戚家的孩子,以及海关和执法局家属的几个小孩儿,全是来送人情的。
这些孩子倒是基本上都会留下来,毕竟父母工作太忙,家里又不缺钱,送过来不求学多少,有人作伴能帮忙看着孩子才是最终目的。
剩下的另一半则是小剧场那边观众带来的孩子。他们大多也不缺钱,对新时代有着几分信任,让自家孩子也过来尝鲜,玩个开心。
说白了,他们更像是把辅导班当成是儿童剧场了,或者室内游乐园,把孩子寄放在这边,他们也能安心在小剧场那边看演出。
毕竟小剧场那边的节目都是编排给大人们看的,一晚上三四个钟头看下来,小孩子坐不住,不如扔到隔壁辅导班,让专门的老师哄着玩。
辅导班要收费?嗐,那一块两块的够干啥,一包好点的烟都买不了,也就小剧场一张门票钱,不算事儿。
所以说,这一小撮孩子,也基本上跑不了。
这些分析看似繁琐,实则细致,干实事的人必须要想到。
岑迎春这几天除了加急给几个老师培训,每天还要给他们开会,分析统计各个班的学生情况,以便制定调整接下来的工作计划重点。
姜雪对自己班上的孩子十分上心。
她目前算是辅导班这边的领头羊,培训成绩最优,手里暂时带着三个班,从六点到九点半全排满了。
当然,目前每个班的学生人数都还没满员。刚刚结束的公开课算是她手底下三个班里学生最多的,足足有八个,另外两个班,一个七人,一个六人。
至于为什么不把年龄相当的孩子集中划分到一个班里,而是这样看似混杂地掺和在一起,姜雪也有自己的考虑。
她分班的标准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为了免费公开课之后的留存率。
每个班里都均匀地安排了两三个付费意愿高的孩子,给其他孩子家长起个带头作用,也省得到时候一个班级没有一个孩子愿意交费,闹得老师脸上不好看。
没有孩子还教谁去?说不得连班都得撤销合并,那老师的课时费直接就要被砍掉一大块儿。
而且对整个辅导班的声誉也不好,影响后续招生。
聪明的做法就是像姜雪这样,事先做好布局,先把班保住,然后慢慢往里头补充学生。
听起来似乎有耍手段骗工资的嫌疑是吧?但这个方案是经过岑迎春批准的,甚至在会上公开鼓励其他老师跟姜雪学习,为他们兜底。
姜雪很受感动。
跟着这样的领导,心里踏实,也更有干劲。
今天的公开课她用心准备过,也明白自己必须打响这第一木仓,给大家带个好头。
为求保险,她特意将小宝等几个百分百会留下来的孩子安排在第一个班里当托儿。
但出乎她意料的是,没等托儿们开口带节奏,班长爸爸居然抢先开口了!
杨萌爸爸的评估等级可是丙等,付费可能低于一半!
毕竟杨萌同学家里条件不算太宽裕,父母虽然也是双职工,但工资等级低,两头老人负担也重,而且孩子爸妈对她的教育并不怎么上心的样子。
这些情况都是姜雪从杨萌同学身上观察出来的。
这个女孩子是自己报名过来的,还带着四岁的弟弟。她每天放学回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弟弟,而她则像是弟弟身后的一道影子,沉默安静,几乎不会笑,脑袋总是低垂着。
岑迎春登记了姐弟俩的名字,特意将俩人分开,安排到不同老师的班上,姜雪要了姐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