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人们眼里,那个小学堂是小公主一时兴起建起来的。
也就是李二陛下现在宠着她们,等到公主们一个个出嫁之后,小学堂也就跟着解散了。等到那个时候,如果再想回内教坊,保不定好的坑位都被别人占完了。
因此这些天以来,人人缩着头,生怕点名点到自己头上。
是啊,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苦练了这么多年的本事,不都是为了在圣人、太子以及百官面前一展才华么?谁又愿意跑去教一群玩票的毛孩子?
就在此时,称心主动提出愿意去小学堂任职。
太子对称心这个决定感到十分困惑,好不容易找到个可以理解自己的人,没想竟也不愿意留在自己身边。
称心决心已定,无论太子如何生气,今后将会如何看待自己,他绝不反悔,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拖累太子。
太子妃苏氏听说后自然是喜不自胜,看称心也不像以前那么碍眼了,便出言宽慰太子,又抱来了李象和李厥。
太子见到可爱的孩子们,火气也消了不少。
李象是个机灵孩子,奶声奶气地说很喜欢称心,如果称心能来小学堂当他司教的话会感到很高兴。
苏氏便顺水推舟说既然儿子喜欢,就当送给儿子了。
太子再没什么好说的,气鼓鼓地回内屋去了。
称心一阵苦笑,打包好行李,抱着心爱的曲项琵琶离开东宫,来到小学堂门前。
称心忐忑不安地推开朱红大门,迎面跑来的是高阳公主。
称心还没来得及行礼,便被高阳拉进了正殿。
紧跟着城阳公主、牛牛公主、李元婴、李象、李欣、长孙延等人也跟着围了上来,问他这个、问他那个,直到薛婕妤敲着戒尺让众人安静,才将称心从人群中“解救”出来。
薛婕妤将称心领到台前,让众人向他行拜师礼,称心直呼受不得,说着便要下拜。
明达将称心扶起,指着桌上的束脩六礼:“既然做了司教,就要传道受业,既然能够传道受业,又何必担心受不得拜师礼。”
众人也道此话说得极是。
称心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接受了束脩六礼。
之后,众人又让称心先弹几首拿手的曲子听听,先培养些兴趣,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学习识谱和认曲,当然学习乐理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称心调好琴声,拨开琴弦,这是他改编的一曲《高山流水》,优美的旋律如涓涓溪流缓缓流淌,又如绵延不绝的山丘,正如天涯遇知音,他乡逢故知……
不知不觉,一滴泪水落在拨弄琴弦的手背上,竟然如此温暖。
——————————————————
自从称心来小学堂教学后,高阳显得尤其兴奋,她见称心长得如此清秀标志,学习乐曲的兴趣也随之高涨。
这年头谁不想选个长得好看师傅来教自己呢,既能学东西又能赏心悦目。
明达又准备了一份束脩六礼,挑了个好日子,前去聘请徐惠,若是徐惠不答应,自己便要三顾茅庐。
徐惠说自己不过小小才人,哪里配得上三顾茅庐,况且这些日子自己也想明白了,与其在宫中蹉跎岁月,为那些虚无缥缈的恩宠而殚精竭虑,不如将自己的才华用在教书育人上。
教书育人——这不就是徐惠进宫以前那个最初的梦想吗?
徐惠接受了小学堂的邀请,规划好课程,给大家注解经史,传授诗赋格律。
这一年刚入秋,大唐边疆传来了一个大大的捷报!
李二陛下命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左领军将军刘简率步兵、骑兵一共五万人出击吐蕃。
大唐将士们英勇作战、奋力杀敌,在松州将吐蕃大军杀了个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惊失色,连忙派遣使者向唐谢罪,又一次请婚,愿结为秦晋之好。
这已经是松赞干布第二次大败之后请求与大唐和亲了,上一次李二陛下可没同意。
不过这一次嘛,李二陛下觉得吐蕃已经被他打得没脾气了,可以嫁个公主过去安抚当地军民的情绪,对大唐边疆的安宁稳固也是十分有利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