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包围使馆,看似急躁,未尝不是再给戎狄两国看。”
圣上就是想告诉戎狄,他豁得出去。
俗话说,欺软怕硬。
北燕摆着开战的模样,何尝不是试探大周的态度。
要知道,大周和西秦幽州榷场开放后,北燕可是损失了不少银子。
距北燕上次战争节节败退还不到一年,北燕内部又何尝想开战。
吕博点到为止,见徐尚明白过来,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几分。
回府,小厮见老爷嘴角挂笑,很是稀奇。
黄河水患爆发以来,老爷已经几日不见欢颜。
“老爷今日遇上什么好事?”小厮讨巧道。
吕博难得逗趣道,“就你小子眼尖。”
“老夫高兴朝堂后继有人。”
先帝好名,亲佞臣远贤臣,台谏大臣皆为趋炎附势的小人。
表面花团锦簇,实则败絮其内。
大周建朝以来,台谏官员纠弹直谏,锐气不减,尽心履职。
先帝初年,尚且听得进台谏和宰执的话。
晚年因为子嗣问题,频频与宰执和台谏不和,心生嫌隙。
先帝频繁罢斥首辅,又将台谏换成了自己的近臣。
临终之前,先帝要撤去当今的皇子身份,他和钟次辅据理力争,才勉强保住当时的三皇子。
但两人都清楚,先帝不会死心。
若不是先帝驾崩突然,他的首辅之位早晚保不住。
届时朝堂一众佞臣,戎狄窥视,大周危在旦夕。
吕博眼睁睁看着朝堂风气败坏,却无可奈何。
今日上朝,徐尚等人犯颜直谏,台谏勇于任事,可不是让吕博高兴。
“钟相识人果真厉害,圣上是有先祖之风。”吕博感叹道。
君臣相和,君主贤明善治,臣子忠正尽职,朝堂风清气正。
徐尚等人尚且稚嫩,但只要不走歪,朝堂的风气就差不了。
如此,他纵使告老还乡也放心了。
提到钟相,吕博收起了笑容,“不知黄河的情况如何。”
钟离微打了个喷嚏,引来众人关切的目光。
“可要叫太医?”邱挽卿询问道。
经过几日的跋涉,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济宁府。
一路风餐露宿,神机营将士好说,这些文人的体质就不一定了。
邱挽卿看这些人精神萎靡的样子,觉得让太医过来很有必要。
钟离熙的动作比他快。
她跟随前来,本就有救济灾民,防治疫病之任,太医暂由她掌管。
钟离熙选择时避开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医,带来的都正当壮年,擅长的也是疫病和杂病。
太医请脉熬药,一气呵成。
好在都不是大病,只是劳累过度,外加沾染了些寒气。
喝过药后,修整一晚也就好了。
第二日,钟离微便开始了赈济。
白茅堤和金堤决口,济宁府碍于地势较高,勉强逃过一劫。
但地势较低的村落就倒霉了,家园冲毁,身无分文,携妻带子逃到府城。
临时安置灾民的地方在城外。
随意搭置的棚子横七竖八,漏水处放了破口的碗盆,勉强保证棚内淋不到雨。
灾民讲究的铺了点干草,大多就躺坐在地上,或茫然地看着外面的雨水落下,或呼呼大睡。
地上泥泞一片,污浊不堪。
领路的小吏殷勤道,“小姐小心,卑职知道您有善心,但何必来这糟污的地方。”
钟离熙自从看到这临时安置地,皱起的眉头就没有松开过。
如此环境,怎么能不生疫病。
“娘,我饿!”
小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