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期的衣服,虽然脱离了七八十年代的黑白灰的单调,但款式还是很保守。
自从85年的那场春晚开始,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很多港台明星的穿搭都已经传到了内地,但真正穿得起时兴服装的都还是少数人。
应理县属于偏远小县城,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才慢慢苏醒,也只是少数有钱人和年轻人才能消费得起的。
百货大楼作为国营单位,所卖的服装质量上绝对硬梆梆,但款式就有些偏保守了。
这里的售货员都是端铁饭碗的,从心理上就有一种优越感,很少有人会主动来招呼顾客。
人民商场的服装专场大都是个体户在干,相对百货大楼的服装,这里的价格更亲民,款式也花哨,但看起来就没什么档次。
毕竟干个体户的,要么是从农村出来的,要么是城里的待业人员,什么款式好卖,就卖什么款。
这里的售货员最大的优点是,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只要你看一眼她家衣服,马上笑脸相迎。
一圈转下来,徐清颜大致了解目前应理县的服装消费水平。
她觉得做服装这一行,相对来说还是很轻松的,但怎么做,就需要好好计划了。
兄妹两人又来到了南街市场。
这里的氛围和百货大楼又不一样,到处都是招呼叫卖的声音,但大多都是小吃摊的叫卖声
"炒拉条子啊!香喷喷的炒拉条子!”
“杂烩啦!味美可口的杂烩!快来吃啊!”
百货大楼是国营单位,那里的售货员对自己的定位很高,她们是吃公家饭的,绝对不会像那些个体户一样,去不顾形象地叫卖。
市场管理部给一楼的裁缝摊位留了挺大一块地方,但只有少数裁缝在营业。
这里摊位费便宜,但四周没有遮挡,虽然太阳晒不到,但应理县一年四季风沙天很多。
有的裁缝宁可去乡镇或者村子里租房开店,也不愿意在这摆摊。
徐清颜问了几个裁缝,做一条裤子,手工费简单的一条两三元,复杂一点的四元、五元都有。
做一套衣服,手工费大概是在二三十元左右。
那么布料价格呢
两个人上了二楼,这里的布料大都是以零售为主,高中低档都有。
走走停停,价格问了下来,徐清颜心里有了眉目。
忽然,前面拐角处的一个纸板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78xs.com。一起小说吧手机版阅读网址:m.178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