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对不起她外祖母一家的罪人,死了活该。
这些都是谢檀留在长安的眼线传回来的。
而谢檀接到的圣旨,是让她回京述职。
林东君不无担忧道:“这恐怕是场鸿门宴,李臻是怕引起军队哗变才不敢派人在灵州动手,要将妻主引回去。”
谢檀神色凝重,点点头:“多半是这样,我母亲当年是围剿反贼的主力,李臻现在清算的官员都是跟当年一案有牵连的人,她肯定不会放过我。”
“那怎么办?”林东君握着谢檀的手,寻求安慰。
谢檀将夫郎抱在怀里,良久,吐出了一句。
“起兵。”
“起兵?”
“恐怕不止我们一个有这种想法,除了留在长安被李臻清洗的宗亲,还有不少李氏后裔在四方任职。李臻弑母杀姐,得位不正,此时打出这个旗号起兵,名正言顺。”
林东君不介意谢檀去造反,只是担心她会有危险。
“我还以为妻主忠于李家,会死脑筋呢。”
谢檀解释道:“李家的江山也是从前朝末帝手里抢来的,李家也曾是前朝的臣子。我至多和先帝、太女有些君臣情谊,太女力排众议支持我北伐,若是太女还活着,我自当尽力营救。如今太女遭遇不测,我再忠于她的仇人,才是不忠。”
“这一次又要打多久?”林东君叹了口气,为什么天下总是不太平呢。
谢檀抚摸着夫郎的手腕,惹得他一阵战栗。
“我去联系李明玉父母,安西朔方两镇一同起兵,很快就能拿下长安。”
李臻登基后,改元麟德。
麟德元年,朔方节度使联合安西节度使起兵,直捣长安。同年,幽州、云州等地,相继有李氏旁支起兵,一路攻城略地。
谢檀本就手握重兵,李臻在长安那点守备军根本拦不住,只用了半年就杀到了长安城下。
李臻命令兵将把长安城中的百姓推上城墙当肉盾,挡住谢檀的攻势。
致使城中民怨沸腾,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与李臻收下的神策军争斗,混乱中有人将城门打开。
谢檀瞅准时机,不费吹灰之力拿下长安。
李臻慌忙之中带着残兵剩将退守皇城。
皇城不难拿下,甚至不需要去攻打,只要往宫里放一把火,就不攻自破了。
谢檀不紧不慢地在长安安顿好将士们,她也曾在长安经营多年,名下产业无数,调动物资相当迅速。
然后派一部分士兵把皇城围起来,不做其他举动。
皇宫里李臻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人来救她,在大明宫里躲了两天,派人出去查看,才发现谢檀把皇城围起来了。
李臻赶紧缩在宫里不敢出去。
开始的几天还好,宫中物资丰富,还能供主子们吃喝。
到了第七天,宫里能吃的东西早就吃净了,李臻听到没有东西可吃时大发雷霆。宫女摸着瘪瘪的肚子,心道他们这些下人已经断粮三天了,这群主子有什么可生气的。
人饿急了就会不管不顾,即使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能冒犯主子,皇帝更是天女,要遵从主子的一切命令。
饿了几天的宫女宫侍把李臻跟君侍们通通绑起来,开城献降。
谢檀在以前的国公府里,收到消息时没有半点意外,带人将废帝李臻和君后丢进天牢,接手皇城。
江北大片城池效忠于谢檀,并且在进入长安之时,这天下之主名义上已经改姓谢了。
至于对皇城围而不攻,一是不想损兵折将,二是不想毁坏建筑,免得还要花钱重修。
在长安整顿好后,谢檀当即颁布诏书令各路诸侯效忠于她。
有的人见大势已去,干脆向谢檀献降换个封赏。有的人垂死挣扎,继续造反。
谢檀直接派兵让还不放弃的藩王物理臣服。
至于将天下还给李氏,根本行不通。谢檀作为第一个攻下长安的人,要么君临天下,要么被新帝处决。一旦扶持一个出自李氏的皇帝上位,又会面临类似老安国公与先帝的尴尬状况,甚至还不如老安国公,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