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善良可欺

第14章 回京(2/3)

br>

皇帝看过捷报,圣心甚悦,当即对银甲军从上至下封赏一番,又赐周诚良田千亩,珍宝无数,更是将他从武安公晋封为武安王,享十县供奉。

京中百姓听闻大将军西征凯旋,自发出门迎接,万人空巷,京城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直到周诚面见过皇帝出宫,皇城里还有好些民众翘首以盼,为的就是一览武安王的英姿。

面对阔别已久的故里,周诚倒是想起上回返京的情景。

那时候,京中还不是如今这般模样,现下风气焕然一新,较当初也多了不少新鲜物什,大昌繁盛可见一斑,此间应当有几分大哥的功劳。

四年前周谨被任命为郜京令,甫一上任,便大刀阔斧查办了京中的灰色地带,顺带着处理了一批游手好闲、在律法边缘死亡试探的纨绔子弟,搞得众多达官贵胄对他又敬又怕。

上次回京已经是九年前的事了,那回的原因很复杂。

起因是周诚屠城,周仁便收了周诚的兵权,将他关在大营里。但是周诚不服气,偷偷跑了出去,在外面游荡了一个多月,还救下了被野狼袭击的费独。

后来周仁把周诚找了回去,一怒之下,便将周诚送回京城住了半年多。

往事已矣,周诚如今已经并不在意。他只是想,简音肯定没见过这么热闹的京城,也不知会不会喜欢。

昌国没有宵禁,夜里也有店铺开着,何况京城繁华,不比边关寂寥。华灯初上,夜市和白日里一样热闹。

街头先有一溜摆摊卖杂货的,掺着些做吃食的摊子,飘香四溢;路口卖时兴瓜果的,开胭脂水粉首饰店的,勾栏院里唱南曲的,瓦舍耍把式的……一时间,叫卖声喝彩声混在一起。

周诚要去兄长的府邸。

他打马自街上过,身后跟着卫队,吸引了好些人的注意。有大胆的姑娘嬉笑着朝他身上丢荷包首饰,他却不解风情,一瞪眼将人吓了回去。

怀春的少女们交头接耳:“周大将军模样俊朗,可脾气好凶,怕了怕了!”

见他总摆着张臭脸,姑娘们也逐渐失了兴致,道这周二郎就是块木头,就算捡块石头丢水里还能听个响呢。

周诚是没想到,郜京的姑娘近些年竟然越发大胆。

他将原因统统归结在大哥身上,心说这都是有根据的。

一定是因为大哥对大嫂温声细语,对他就疾言厉色,所以京中人有样学样,纵得女儿家格外骄矜,男儿家毫无胆气。

被围观了一路,直到大周府门前,周诚总算得了片刻清净。

周家两兄弟并不住在一处。

周谨住在城东周家旧宅,府邸被人称作大周府;周诚住在城西,人便唤他的园子为小周府。

皇帝也不是故意要将兄弟二人分开,他作为长辈,比谁都希望这两兄弟能和和气气的相处。

实是因为周诚说周谨老唠叨自己,自己要求住远点,再者,城西的宅院有处温泉,周诚沙场征战多年,身上难免有些积年的伤,皇帝想着,泡一泡总好些。

周谨之妻柳烟收到消息,在正门等候多时了。

见他下马,柳氏迎上前去:“你大哥还忙着,我已着人叫他早些回来。”

周诚被一众下人簇拥着往里走,与长嫂寒暄几句,笑道:“好久没见大哥了,还真有点想他。”

他那个便宜侄子周行在园中亭子里温书习字,看见他后也坐不住了,高高兴兴地奔过来唤他叔父,“二叔在这多住几日吧,教我武功好不好?”

上次周诚回京时,周行才刚会走路,想不到这孩子也不怕生人,落落大方的,想来是大哥大嫂教得好。

“行儿说的对,二郎在这多住几日吧,正好多看看你小侄女从素。”柳氏含笑道,“你府上冷清,离得又远,这边热闹,一家人也好团圆。”

去年年底她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周微,小名就叫从素,乖巧得很。

之前周谨身体有恙,卫二来了趟京城,还顺便给她也开了调养身体的方子。

她一直想要个女儿,但生周行落下了病根,数年没再怀孕。身体调养好后,不到一年就有喜了,终于心愿得偿。

周诚笑笑,没有答应,只搪塞说:“我在西疆野惯了,住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