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善良可欺

第28章 衮州(2/3)

常别人要是和周诚提成亲的事,周诚必定急眼,或者装作听不见,避而不谈,可这回呢?不仅肯给自己回信,还主动问起他现在和元慧的情况。

稀奇!木头也能开窍,铁树也会开花!

分明上回在京城的相亲宴上自己探听内情时,周诚还死鸭子嘴硬,掖着藏着什么都不肯说,这回总算憋不住了吧?最后还不是得问他?

他就知道,周诚肯定是心里有人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么大人了,光顾着打仗,一点儿感情经历也没有,还不好意思直说,八成是怕自己笑话,这才拐弯抹角地来问。

一时间他也顾不得继续做自己的事了,将桌上的纸张全都扒拉到一边,当即开始琢磨怎么回信。

首先当然得狠狠嘲笑周诚一番。去年也不知是谁,还信誓旦旦地在陛下面前说,至少三十五岁以前都不考虑成亲的事呢,呸。

然后嘛,他还是很好奇周诚那心上人究竟是谁,竟能把堂堂大将军勾得魂不守舍,不简单呐。

…………

昌国的江南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可衮州好像不在此列。秦简音一路走来,满眼俱是颓败荒凉的景象。

此前也不是没有见过穷困的地方,譬如靠近战乱地区的边关城市,大多都是地广人稀,百姓的生活也较为拮据,有些还居无定所。

然而衮州的情况不对。

春耕才结束,竟有不少县衙前都围着等待分发救济粮的百姓,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和精神状态,好像常年都是这样的生活。

倘或一两个偏僻小镇,尚能解释,可这一州四城二十县,需要救济的城县竟达半数以上。

能看出来,大部分城县都在努力赈灾,他也打听到衮州的薛知州日夜操劳,一心处理灾害的问题,但是为什么任职多年,治下依旧会这样?

从前秦简音在西疆帮忙处理军务时,见皇帝的回函里有提过相关的情况,说是江南一带多水患,有些州县欠了朝廷不少税,年年要赈灾,岁岁需救济。

当时他不以为意,心说江南水土丰茂,总不可能比边关条件还差,还以为是陛下夸大其词,如今亲眼见了,才察觉事情的严重性。

江南的经济状况倒确实没有边关的差,但是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还是其他条件来看,江南一带都不该是如今这样的情况。

等进到钟口城里,他的眉头皱得更紧。

实话说,在江南一带,钟口城仔细算来条件也没有多优渥,只是有了下面小乡小县的对比,显得富庶许多,或许因为是州城的缘故吧。

昌国内所谓州城,即一州的中心城市,州官所在之处。一州之内,除了州城,其余的都只能叫普通城市。

钟口城中,高头大马肆意驰骋,车驾驶过,尘土飞扬;酒楼食肆热闹非凡,街头巷尾,熙熙攘攘。二三月里,桃红柳绿,一派安宁好风光。

州城的府衙大门许是新上的漆,红艳艳的煞是好看,映得大门对面的花朵都黯然失色。

秦简音从前读过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之句,那时未曾见过,还只是感慨,今日却是十分愤慨了。

穷人太穷,连生计都成问题,富人太富,可以过得极度奢靡。

确是件极大的不平事。

摸摸饥肠辘辘的肚子,再捏捏干瘪的荷包,他决定暂时放下愤慨,先找些吃的。

转悠着转悠着,他走到一处地方,人格外多,吵吵嚷嚷的,于是心下好奇,跟着挤进去看。

原来是官府的告示栏,贴着今年衮州县试的结果,旁边附有明年州试的相关信息。

秦简音恍然想起,现在的确是放榜的时候。他要是有意留在此地参加州试,也需尽快去钟口城的州城试院,请调县试成绩。

较其他几个国家,昌国对科考有许多优越的政策。

自县试合格,取得州试资格后,合格结果全国录入,永久保留,各州城都有信息保存,要参加科考的学子去任一州城试院,都能够请调县试成绩,而后便可以在当地参加州试,不必非在户籍所在地。

这倒方便了求学的学子。

因此他脚步一转,在吃饭之前,先进了告示栏对面的试院。

试院档案浩如烟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