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秦简音留心去详细了解了一下,发现用普通的石磨来磨藕粉,还是有些不方便。
官员便向他解释,因为这种粉汤也是头回弄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县里官员们就想着先试试,要是受欢迎,就再多做些,顺便研究一下有没有更好用的石磨。
“不错。”秦简音很欣赏他们县衙勇于尝试创新并小心谨慎的态度,觉得他们未来可期,一高兴,当时就答应给他们多联系商户,多推广门路。
受了一番表扬,几个随同的砀县官员笑得牙不见眼。
但是秦简音也好奇一个问题。
按道理说,这藕粉可算是秘方了,本地官员竟也不藏着掖着,而是直接讲给他听。
他道:“你们就不怕本官将这方法告知其他县的官员么?”
一路上给他讲解的那名胖乎乎的官员姓何,也是本地的县尉。
何县尉摇摇头,说:“去年我们县遇到难题,向青石县的楚知县打听怎么种藕的时候,他也没藏私,所以下官和县内诸位同僚就想着,有什么好东西也可以教给人家知道,只要人家也愿意对我们开诚布公就行。”
有钱一起赚,这样衮州才能走得长远。
何县尉的回答是秦简音没想到的。
全程何县尉都一副过分殷勤的样子,着实令人害怕,此刻却显出几分气概,叫人十分佩服。
但是秦简音还未说什么,那何县尉又将眼睛笑没了,“当然,上行下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衮州有您这样为民着想的知州,县内官员们才不敢不尽心。”
好吧,果然不可轻易对一个人作定论,秦简音想。
不亲眼看见,谁会知道一个勤勤恳恳干实事儿,造福乡里的官员溜须拍马也能这么熟练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还有的忙,运农货出去卖的事,不止秦简音得操心,各县官员也得上心。
此前衮州农货品质不错,口碑已经立起来了,今年再运出去卖的时候,明显比去年受欢迎得多。
等农货全部卖完了,而后要记账、核账,收税,一级一级分拨卖农货所得的利润。
昏天黑地没完没了算不尽的账簿子,让一帮掌管财务的官员痛并快乐着。知州说了,他们算账辛苦,到时候会额外加薪的。
忙忙碌碌的,直到腊月,众人才算彻底清闲下来。
冬天好啊,官员清闲,百姓们也清闲。
一年到头操不完心的几亩地这时候也陷入冬眠,静静等待来年的耕种。闲不住的农户可以做点活计赚点散碎零钱,有点儿闲情逸致的,便抽空进城逛逛。
衮州城里城外看着热热闹闹,任凭谁也想不到,一年之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要靠州里县里的救济粮度日。
秦简音也趁着不太忙的时候,在钟口城里转了转。
冬天到了,街上开始有人卖糖葫芦,他瞧着红彤彤的喜人,豪气地买了四串。
城里百姓对他们这个闲不住满大街走的年轻知州也见怪不怪了,该做什么做什么。
衮州的糖葫芦没涨价,四串十六文钱。
秦简音分给川芎和防风一人一串,自己吃两串,美滋滋。
防风没吃过这种小零食,试着尝了一口,酸得脸都皱起来,捂着嘴不知该咽还是该吐,便把剩下的给了川芎。
于是就见秦简音和川芎两个,一人抓着两串糖葫芦,吃得不亦乐乎。
吃到一半,秦简音看防风的脸还是皱着的,有点儿同情地说:“以前钟口城有家茶馆,那掌柜的做得一手好茶点,他的东西肯定合你胃口。”
可惜江掌柜早关门了,不然今天还能买点糕点回来吃,多好。
但秦简音也不忍心看防风独自皱眉,于是给他买了碗糖水——多可怜啊,长到这么大,连零嘴都没吃过几回。
快过年了,大街上有不少置办年货的百姓,瞧着热闹,也提醒了一行三人。
秦简音岂会注意不到川芎渴望逛街的眼神,便放他独自去采买年货。
“去吧,回头府里给你报销。”
川芎一笑,重重点头,欢欣地钻入人群中。
“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