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和敌国太子有了崽崽后

第162章新岁日常【1】(4/5)

人将工匠们都悉数召回,随范周等人入城。

净计

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夜,第二日,天便晴了。

次日一早,用完早膳,隋衡就和江蕴一道换上便装出门。

根据江蕴指引,马车一直出了西城门,辘辘而行,来到郊外,一条乡间泥道上,泥道两侧,是大片大片的衣田。

昨夜突降大雪,冻伤了不少农作物,天色虽然尚早,田垄之间已经有不少农户在拯救被雪压倒的庄稼。

隋衡隔窗望了眼,有些意外∶  "你说的大儒,就是在这里"

隋衡一直以为,既是大儒,至少是个在书院做学问的,没想到竟是个隐居在乡野间的高人。

这倒是有意思了。

只是这两年他一直在四处招揽人才,对隋都城有些声望的名士大儒,几乎是如数家珍,他怎么不知道,这城郊荒野间,隐藏着什么大儒。

他都不知道的事,江蕴又从何得知。

江蕴本坐在案后看书,手边隔着一碟梅子,闻言,搁下书,道∶"我们就在此处下车吧。"

隋衡更加意外。

心想,莫非还是个亲事耕种的农夫

这话本上才有的传奇故事,倒是让他碰着一回。

惰衡照日取了披风,给江蕴惠上,,两人一道下了车,沿着小路,往里走去。农人们都正心疼被压

伤冻坏的庄稼,一时间,倒都注意到两人。

这个季节,农田里种的多是一些耐寒的农作物,如冬小麦、白菜、萝卜之类。他们所处的这一片农田,种的便是小麦。

因为持续严寒和一场大雪,长势正旺的麦苗不少都被雪压折,若不及时补救,这一冬的辛苦,可能都要白费。

"诸位乡亲莫急,且听我细进,只要你们按着我说的做,我保证,这些麦子至少能救回八成。"一道年轻的男子声音传来。

隋衡循声望,就见一处田头,一群农户正聚在一起,围着一道头戴方巾、身穿青色衣袍的人影,急切说着什么。

被围在中间的年轻书生则大声安抚着农户们的情绪,并用手势示意众人冷静,不要着急。

"这冬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如今只是被压折了一些,又非全部冻死,诸位乡亲听我说,眼下最重要的就两件事……"

随着那人有条不紊的说出解决办法,周围农户方慢慢冷静下来,但很快就有人提出质疑之声。毕竟读书人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纸上谈兵。

书生也不急,卷起袖口,把衣摆撩起,系到腰间,走到田垄间,亲自向众人示范操作过程。随着他动作,倒真有一株麦苗被扶了起来,没再倒下去。

农户们发出惊呼声。

又过了一会儿,农户们不仅冷静了,且不少都蹲在地上,围成一圈,乖乖听讲。有的甚至还拿着石头子在地上做笔记。

隋衡隐隐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待走近了,看清了那年轻书生的模样,不敢相信道∶"你说的大儒,就是他"

江蕴点头。

"你觉得他说得如何"

隋衡道∶"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最关键的是,有备而来,步步推进,几个操作就能说服这些农户,让他们信服,还真是有些本事。"

"孤以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便宜师兄,还有这等能耐。"

这于新年头一日出现在田野间,向农户传授救治冬麦经验的书生并非旁人,正是赵衍。

江蕴笑道∶"我这位大师兄,平日看着不着调,文章水平不算特别出众,但却很精通工事、农事,我有幸拜读过他书写的一些策论经略,很有见地。"

"最可贵的是,他心胸广阔,心系百姓,且好交际,擅长交流沟通,又不失本心干人情往来,也是左右逢源,进退有度,是个做官的好苗子。"

"诺诺还小,与其让他囿于一室一窗,一板一眼的去学书上的东西,倒不如让他多见识一下书本之外太子府之外的世界。"

隋衡对这番话自然是认可的。

且也深知,江蕴这番见地,也不是普通贵族子弟能有的眼界。

但隋衡很快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