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段零不赞成给成品或是其他,跳过了研究阶段,没有了学习研究过程,那根本就不算掌握技术。
这样反而会养成不劳而获的心理,于国家整体的科技技术水平的提高毫无帮助。
在万市已经换上棉服,冷得发抖的时候,杜清越所在的农场才刚穿上外套。
她收到了家里的信和包裹。
但有些遗憾的是,她好久没收到柯颖莲的信了。
杜清越拆开信读起来,家里一切都没有变化,非要说的话,就是龙凤胎弟弟妹妹更懂事了。
信的后面,家里说起了万市造船厂招工的事,说要是她没自己报名下乡,绝对能考进去的。
杜清越视线在这条信息熵多停留了一会,说实话,她下乡后,面对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农活,不是没后悔过的。
但到现在,她也会咬牙走下去,让父母花钱花人情去给自己弄工作,她做不到。
杜清越把信收好,开始写回信,让家里不要担心她,她好着呢。
她依照自己内心的想法,厚着脸皮和柯颖莲联系,保持下来结果自己反而是受益最多的那个。
第一回,柯颖莲给自己寄了药,她回寄了自己托人买的三七等药材,还有一些干果、香料、种子等。
第二回她就收到了柯颖莲寄来的两张药方,以及两五张张写得满满的纸,是一些常见病的处理方法和土方子。
柯颖莲说那两张药方是她自己组的,让自己在当地找到药材配看看。
药方一个是驱蚊水,一个是水土不服、肠胃不适的方子。
农场是有医务室的,但并不是什么病都能看,有时候真难受了,就只能靠自己熬过去。
另外五张纸上记载的常见病,她在农场已经见过不少了。
而且处理方法和土方子是真的好用,杜清越十月中就救了一个新来的京市知青。
自从她救了这个知青后,一些女知青有些问题,反而也会来找她了。
杜清越把自己和柯颖莲联系,且对方帮到自己的事儿在信里提了下。
她想让家里人上书店看看有没有实用的医书、药书,各买上两本,分别寄给她和柯颖莲。
下乡之后才会发现,乡下的资源太短缺了。
在云省这边,嘴巴其实不那么缺,毕竟物产丰饶,怎么都能解解馋,主要是缺少工业品。
相比柯颖莲,她真的幸运很多了。
杜清越想到前段时间自己认识的一个傣族姑娘,琢磨着跟她换一些做好的糍粑。
傣族的糍粑很有特色,有股特别的清香味,而且这天气糍粑比较耐放,不怕路上放坏了。
她得想想要再添点什么,正好卡着点邮费阿。
每个月花几块钱在邮费上,占了她不少工资,不多寄点东西总觉得亏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178xs.com。一起小说吧手机版阅读网址:m2.178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