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的,手里捏着什么东西在看。她走过来还没瞧见什么东西,就看到叶嘉把那纸揉成一团塞袖子里。她心里有些奇怪,问了句怎么了。儿媳妇却像是被吓到一样,干巴巴地说了句没什么,端着韭菜就去厨房了。
“嘉娘在看什么东西?”余氏问还蹲着的孙老汉。
孙老汉哪里晓得?他不识字。不过他也活这么大年岁了,年轻时候为了求到老伴儿也是花了不少功夫的,自然晓得一些男女事儿。当下就有些想笑,含蓄道:“少东家给她写了一封信。”
孙老汉没给人当过差,实在是不晓得怎么叫这一家子。当初只管叫叶嘉东家就行,如今住进来,总不能一家人都叫东家。称谓都一样,那不是分不清?
不过他的苦恼余氏也没发现,‘哦’了一声,眨了眨眼睛,倒是笑起来。当下嘴角就含了笑,心道木头疙瘩也不是那么木的。当下就高高兴兴地去后厨帮忙了。
次日一早,还是叶五妹跟叶嘉出摊儿。
没办法,如今朝食生意没有猪头肉红火,他们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猪头肉上。余氏刀工不行,跟着帮不上忙。只能叶五妹去。
自打叶嘉说要给工钱,叶五妹比谁都干的积极。她自小到大在家干活,不论做多少事都是没人给钱的。不仅不给钱,吃都吃不到好的。亲爹亲娘老是拿男子是家里的顶梁柱,理该吃好的穿好的来说服她。她一旦敢有什么情绪,别说爹要骂她,就是娘都说她不懂得忠孝礼仪。
叶五妹哪里晓得什么忠孝礼仪?
她只知道在叶家女子天生不如男,活该当牛做马。但跟着她姐就没这规矩,男子吃多少女子想吃也能吃,她不用躲在后厨吃饭,能上桌坐,桌上的荤菜她也能下筷子夹。
“姐,”叶五妹觉得自己跟着三姐以后,虽然每天干的活差不多,但是吃得好睡得好也没不用挨骂,高兴得很,“你说天气热起来,咱是不是可以把那会吃的凉面给搭起来一起卖?”
上回那个面吃着能回想好几天,如今她想起来还有些流口水:“又爽口又解馋,还能解暑。”
她一提,叶嘉也想起来。这段时日事情太多,每日忙活着就忘了。说起来凉面就是天热的时候卖得好。正好赶上这个大热天,是个好的买卖时候:“成,忙得过来的话,可以做一点带上。但这个凉面得用井水镇着才好吃,热起来味道就要差很多。”
“蚊子再小也是肉。”叶五妹如今也活泼了些,“挣一点是一点。”
两人到了镇子上,幌子才竖起来。朝食摊子摆出来,立即就有人过来等了。西施摊如今在东乡镇也算出名儿了。不是韭菜鸡蛋饼出的名,是猪头肉做得好。
镇上顶顶好的牛羊肉都没她做的好吃,有那舍得花钱的大户自打尝过她这摊子上的猪头肉,就觉得牛羊肉都没这下酒了。他们也不是没找人做过猪头,但怎么做都做不出摊子上的味道。至此他们也明白了一桩事,西施摊的猪头肉是独一份,要吃只有这家好。
姐妹俩煎着饼,有那吃熟的客人就跟姐妹俩搭话。叶嘉这边快速地卖了小五十个饼出去,忽然就有个人挤开了等在摊子前头的人,站到幌子跟前盯着上头的字看。
“这是西施摊?”
那人没想到是个识字的,扭头就问叶嘉,“店家,你家摊子跟李北镇的西施摊可有关系?”
“我们就是从李北镇搬过来的。”叶嘉一面给人包饼子一面跟他说话,“李北镇那边闹马匪,生意做不下去了。这不,我们一家子就搬来东乡镇了。”
叶嘉话才一张口,那人就往叶嘉的脸上瞅去。
老实说,即便西北这地儿民风彪悍,但男子也不好这么盯着女子瞧的。叶嘉被他盯了一会儿,正要说话。那人忽然一拍大腿,叫起来:“可算找着你了叶老板!还记得我不?我是玲珑胭脂铺的东家,先前你来我们铺子卖过香胰子的!还给我留了信儿你可还有印象?”
叶嘉本来被盯着有些觉得冒犯,这会儿立即就惊喜了。她这边忙把位置让开,叫叶五妹接替她做煎饼,把那个男子叫到一边去说话。
叶五妹做灶头的活儿可利索了,煎饼煎得比叶嘉好。
那人跟着叶嘉到旁边,忙口条儿利索地将事情原原本本跟叶嘉说了。
原来,当初叶嘉给铺子里留的那些香胰子,不到十日就卖光了。铺子里卖得好,后来就好些人过来问。玲珑胭脂铺的东家就想着赶紧去找叶嘉再弄点货回来,但恰巧赶上了马匪袭击李北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