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皱着眉头说道:”军师,我等命悬一线,该舍弃时,我能下的去决心,树挪死,人挪活。能保住命才能有以后,我发愁的是我们该去哪里?再起一座山寨?说实话,万一再遇见这种事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么天天跑路?“
朱武肃容说道:”那就要看大寨主志向如何了?“
朱武看了看几人,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大争之世,龙蛇混杂,您如果有雄心壮志,完全可以效仿王庆、田虎,寻一处根基之地,招募流民,编练军队,待天时有变,攻城略地,成王霸功业。您如果只想自由自在,那么咱们就另起炉灶,把山寨搬迁到大宋力量薄弱的地区,逍遥自在。还有一条路就是择一明主事之,功成之日,自然不缺功名富贵。“
史进沉思良久才说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称王称霸,我史进还没有这个气魄。再起一座小寨,也只是苟延残喘,非长久之计。如果要我选,就选投靠明主,搏一搏富贵,也算不枉你我兄弟这一身的本事。谁有敢说,几十年后,我等不是开国功臣?“
几人心情复杂,或许对于史进的选择有失望,更有如释重负?少华山开山立寨并不晚,梁山都占据三个州府了,他们还在原地踏步,就能看出史进骨子里并没有多少枭雄的野心,缺乏扩张的动力。这一点朱武看的一清二楚,对于史进如此选择也就丝毫不会奇怪了。
史进看到几人都情绪低落,于是笑道:“军师正好也品评一下当世英雄,我们几个也开开眼界,至少也弄个明白咱们究竟投靠谁才靠谱?这种事,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后悔可言!”
朱武笑道:“其实,并不复杂。能取天下者,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有民心支撑,还要有一个高效的官府,符合这种条件的,目前只有梁山。”
“梁山?”,几个头领一脸的怀疑,史进替他们问道:“方腊已经倒台了!田虎和王庆可都比梁山强盛几倍啊!为什么会是梁山?”
朱武智珠在握,微笑道:“历来每逢天下大乱,龙蛇起陆,往往最先跳出来的都成不了事,因为他们要承受朝廷最强的攻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宋虽然衰弱了,可是还远远没有到崩盘的时候,田虎贸然称帝,离死不远了!”
“王庆空有地盘,武略昌盛,可惜缺乏文臣相济,实力虚浮,民心不稳,只是一盘散沙,朝廷如果大军攻打,他的倒台指日可待。”
“只有梁山,看着没有威胁,地处东京侧翼,却能安稳至今,丝毫也没有引起朝廷的忌惮,这就难能可贵了!要知道,梁山距离东京太近了,只要他们一暴露一点野心,梁山早就不存在了!”
“而且我收集过他们的情报,梁山降伏了许多朝廷的文官,替他们治理地盘,他们的头领全部集中在军队和后勤上面,不允许插手政务。诸位了可知道仅此一点,就有多么难能可贵?我等江湖草莽,只擅长打打杀杀,治理江山只能依靠文官,偏偏文官谁能看上咱们草寇?只此一项,梁山就大有前途。”
朱武说完,静静等待着几人消化他的观点。
史进环顾几人,问道:“众兄弟意下如何?”
涉及到几人的生死存亡,史进不可能独断专行,必须征求几人的意见。
杨春和陈达异口同声说道:“大寨主决定吧,我等没有意见。”
史进对着朱武说道:“军师,事情重大,我想亲自走一趟梁山,看一看梁山究竟怎样!”
潜台词就是眼见为实,不是不相信朱武的判断,希望他不要介意。
史进老成持重,朱武根本不可能心生怨恨,于是说道:“大寨主思虑周全,确实应该亲自去看看,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事涉大货的前途,小心无大错。正好江湖传闻,梁山大寨主成婚,大寨主就代表我们少华山,前去道贺,顺便考察。我等兄弟几个也打点行装,遣散不愿跟随我们远离故土的小喽啰,如果风声紧,我等就立刻动身搬家,有必要的话,我等会一路往东,寻找安身之处,如果梁山真的可以依靠,那么我们就举寨投奔,如果不行,咱们就另起炉灶,再建立一个少华山。”
史进拍手夸赞道:"军师计划的很好,就这么干!”
芒砀山,太清宫。
这里原来是一处道家门庭,樊瑞自己也在这里出家修道,炼出了一身的好功夫。可惜如今世道混乱,太清宫好好的道家宗门也受到波及,香火断绝,恰逢樊瑞自己也家中遭逢巨变,父母双亡,自此樊瑞一不做二不休,就在太清宫的地盘上扯旗开山立寨,收拢自己的结义兄弟李衮、项充为头领,三人杀富济贫,倒也纠集了一千多人,成了一股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