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从兖州带领着两万士卒赶来的袁朗也已经抄近道直接跑到了中都县附近,为了不至于惊动童贯,他们飞鸽传书武大,自己则隐藏了起来。
袁朗的指挥能力毋庸置疑,他没有和杨志取得联系,却一下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迂回到了童贯的背后,充当猎人的角色,这就是将军最难能可贵的战场直觉。
武大接到消息,高兴的牙花子都露了出来。只要再坚持一天,童贯就得乖乖的跑路,否则就只能等死了!那么什么时候发动总攻?
武大已经发觉了胜利的曙光,因此对于官军的进攻更加有信心坚持下去。
果然,官军从一开始进攻,武大就看出,他们的进攻力度再也维持不到昨天的强度,就好像整体已经透支了潜力,高潮过后,状态整体下滑。
梁山军也十分疲乏,武大和所有将领就身先士卒,刺激的所有的士卒兴奋的嗷嗷直叫。将有必死之心,士卒岂会惜命?梁山的战斗意志反而隐隐又高涨了几分。此消彼长,官军更加显得萎靡不振,彷佛把所有的疲惫都勾引了出来。
童贯黑着脸跑回军营,必须该撤军了!这样的状态想胜利?做梦吧!童贯已经没空考虑这一次无功而返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撤军也要好好的谋划一番,毕竟梁山军明显有隐藏的力量准备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如何撤?敌人又会隐藏在哪里?如果动手,会选择什么时候?自己又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来个反败为胜?
心里有了念想,童贯对外边的进攻再也不在关注,除非有了奇迹,否则怎么可能会成功?
官军没有了监督,很快就变成了虚应其事,打了半晌,连城墙也很少摸到,梁山也乐意陪他们玩,双方很有默契的友好起来,快混成友军了。
武大看得哈哈大笑,对史进说道:“童贯快坚持不住了!我要去找几个军师商量一下,争取给这个老小子来一记狠的。让朝廷也知道知道咱们梁山不是好欺负的。”
兴冲冲的跑回军机堂,不一会儿,吴用、公孙胜等五位军师都赶了过来。
武大一句话就彻底的调动起了气氛:“童贯快坚持不住了,我预计,他会很快撤军!”
另外几位军师都在别的城门,没有直接感受童贯状态的变化,武大解释道:“昨天的发疯,就是官军攻击强度的最高点,我们顶住了。所以官军已经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取得战果,依照童贯的素质,咱们有隐藏的军队,这一点瞒不住他,所以,他绝对不会任由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甚至全军覆没。所以我判断,他会抢先撤军。现在大家为我谋划一下,咱们怎么打,才能取得最大的战果。”
对于武大做出的判断,几位军师还是相当认可的。自从梁山开始向外发展,武大便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他的军事天分。至少到目前为止,梁山无一败绩。武大这个大寨主绝对功不可没。
李助作为新人,抛砖引玉道:“童贯是老将,一定会走的隐秘,而且他还很有可能给我们留下圈套,来个反败为胜!如果我们一着不慎,完全可能扭转战局,要知道她的手里还掌握着几万大军,力量还很雄厚。”
樊洛阳笑道:“咱们可以先以不变应万变。童贯手里的力量的确根基未失,如果他今晚也确实退兵了,只能证明这厮太敏锐。咱们可以放他走,从这里返回东京,无论从哪里走,都必须从济水或者汶水过河,他们来的时候,咱们对他无可奈何,走的时候就不用客气了。水军完全可以派上大用场。半渡而击或者是彼得他壮士断腕,都可以,想把他的几万大军全部留下,除非是把他吸引在东平府城下继续消耗他的力量,然后围歼于城下。不过,凡事过犹不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咱们自己如果折损过大,不合算。还是长远打算更好。”
武大听了樊洛阳的分析,也觉得自己想一举歼灭童贯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于是向着另外几人看去。
公孙胜笑道:“童贯无功而返,没有取胜就等于是败了。”显然潜台词就是说他也不看好现在就和童贯死拼。
朱武笑道:“其实这样也好,童贯没有颜面大损,执掌官军北伐就不会再有波折,还是早点让他北上更好,咱们完全可以趁着他走了,大宋腹地空虚,多捞点实惠更好,收益就未必不如打仗。”
吴用已经无话可说,这几个家伙把话题抢完了,只好尬笑道:“有道理!大寨主不是一直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吗。真的灭了童贯,万一把北伐给搅合黄了,咱们反而更麻烦。
至此,武大决定,不再谋求一举彻底歼灭童贯,不是因为几个军师不支持,而是他们说的有道理,自己不可以打乱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