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项。或许是00后们自小自信、洒脱、明媚,没那么多规矩,有位头发挑染成粉色的女生笑嘻嘻地提问,一脸意味深长:“老师,您就这么把您的手机号留下来了?”
坐她旁边的另一个女生也跟着起哄:“是啊,您长这么帅,就不怕半夜接到骚扰电话?”
肖伏安笑了笑:“我相信京大的学生都是有求知欲的好孩子,任何关于学术方面的提问我都会回复的。当然,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们偶尔会出于保密需求在工作现场被要求将手机放在手机信号屏蔽柜,还请大家尽量通过短信或者邮箱联系。”
那位头发挑染成粉色女孩儿又问:“要不您也留一个微信号吧,我们现在都通过微信联系。”
肖伏安道:“现在还在选课阶段,等补退选结束后,我会选出课代表,届时会组建微信群,大家有问题也可以在群里提问,我看到后也会回答。”
女孩儿似乎还想说些什么,正要开口,文凝凝眼看课堂进度因为一个联系方式的话题而停滞不前,便抢先一步提了问,试图将课堂拉入正轨:“肖老师,你们核工程师的日常都是怎么样的?您去过核电站现场吗?近距离接触过核岛吗?核电站到底安不安全?发生核泄漏事故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啊?”
肖伏安一脸温柔地看着她,耐心地等待她问完所有问题,才微笑着开口回应:“看得出,这位同学有很强的求知欲,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你刚刚的这些问题,在我的这门课上都将会涉及。”
他将ppt翻到下一页,详细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在眼前,从核工业的缘起,到核军事工业、核民用工业,再到当前民用核工业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不一而足。
课堂重新步入正轨,肖伏安开始侃侃而谈。上课前,他查过选课名单,学生们都来自不同背景,甚至还有很大比例的文科生。是以,他努力以通俗的方式讲解那些工业原理,还时不时穿插一些有趣的逸闻小故事。
“比如这句。「根据血压情况,零时定为正点减四,十五丈。邱小姐在梳妆台,8点钟梳辫子。邱小姐住上房。」如果我不说,大家能猜到这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时所使用的暗语吗?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的罗布泊,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颗原子弹有一个非常女性化的代号。这颗原子弹外形圆圆鼓鼓的,所以大家都叫它’球’。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及苏联都想把中国的核武器给扼杀在摇篮里,所以这颗原子弹的研发过程十分艰辛。为了纪念,专家们给这颗原子弹取名为’邱小姐’,既取’球’的谐音,也表明了这颗原子弹是专家们呕心沥血制造成功的,仿佛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成人一般。”
“事实上,这一整套密语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我们将装原子弹的平台叫梳妆台,因为那里连接几十个□□,有很多电缆线,就像头发一样,动起来像梳辫子似的,很形象。原子弹插火工品的密码是梳辫子,因为连接火工品的电缆线像头发一样长。原子弹在装配车间,密码是住下房,吊到塔架上的工作台,是住上房。血压指的是气象,零时指的是起爆时间。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提示,试着破译一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指令。”
“后来,□□理论研究的几位科学家也用了暗语。于敏于老对邓稼先邓老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老问他,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于老说,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邓老马上说,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大家也可以猜猜,他们这套暗语讲了些什么?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提示:打上了一只松鼠,暗指□□理论研究有了突破。”
听完这些有趣的逸闻,大家纷纷化身福尔摩斯,开始破译起密码来。破译暗语需要的专业知识并不多,加之肖伏安也给了提示,密码很快被破译出来。有学生感慨:“科学家们浪漫起来,真的没普通人什么事了。”
还有学生很快发现了课程名称中的玄机,一脸狡黠地问肖伏安:“肖老师,您给这课取名为’送你一座核电站’,您这是要给谁送核电站啊?”
肖伏安上课时并不严肃,课堂气氛很是活跃,是以,学生们颇有些随意恣肆。有个学生干脆挑明着问:“肖老师,请问您有对象了吗?您该不会是要给您对象送一座核电站吧!”
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肖伏安只是笑,也没接话。
十八九岁的孩子们情窦已开,遇到这类八卦事情总爱追根究底。有学生追着问:“肖老师,您不会真有女朋友了吧?”
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