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矿区重组家庭

第75章 075(6/7)

口的东西比其它档口要多,色彩更明艳,款式更丰富,就连质量也更好,光捏文具盒的铁皮厚度就能感受出来。

她现在终于明白门可罗雀的原因,那就是太!贵!了!

要知道,在金水市买一个铁皮文具盒顶多四角钱,即使是百货商店也只卖四角五分,他这儿光批发价就要五角,真不是一般贵。

这老板可能是冷板凳坐久了,有点着急,“你批发量要是大的话,我算你四角五分一个,怎么样?”

“多少算大?”

“五十个以上。”

卫孟喜心头一动,试探道:“那要是我拿三百个呢?”

老板傻眼了,“这么多?”

“你最低能到多少?”

“四角。”

卫孟喜却知道,这绝对不是最低价,“三角五分吧,你还有得赚。”

这种东西都是废铜烂铁回炉做的,又不是啥好钢,印刷上色也很简单,只要有底图和机器,都没啥技术含量。

见老板还在犹豫,她又指着他满满登登的档口说:“其它的我也要,每一样你都要给我底价。”

老板顿时眼睛一亮,“都要三百件吗?”

“对。”

套尺,转笔刀,钢笔,这几样是金水市不多见的,其它的铅笔橡皮笔记本这些,差别不大,利润也很薄。

百货商店的钢笔最便宜的也是两块以上,多的能卖到十几二十块,但这里的钢笔,她看着其实也不差,甚至款式和颜色都比百货商店的好看,笔头也好,墨水管也好用,不容易漏……居然只要六毛钱!

就跟白捡的一样!

卫孟喜每种颜色都挑一些,把每一样文具都刚好凑到三百的总量,最终算出来总价是536块,她苦着脸掏出所有身家,“我就只有这么多钱,麻烦您帮我减掉36块的货吧。”

让她选的话,减啥都舍不得,毕竟她啥都喜欢。

老板也是个性情中人,见她是真喜欢,也抱着想要把她发展成长期主顾的打算,忍痛说:“这三十六就先欠着吧,等你下次再来拿货的时候再给也行。”

三十六块啊,真是每说一个字心都在滴血。

卫孟喜大喜,“行,那您留一个住址和电话号码给我,万一下次来的时候您已经不在这个档口了,我可以送家里给您。”

她的态度太诚恳,诚恳到老板都不好意思拒绝。

看着手里的纸条,原来老板名叫张兆明,是地道的羊城人,“行,我记住了,下次一定还找您。”

东西太多,她一个人根本带不回去,张兆明有辆三轮车,正好让她老婆来看着摊位,他给亲自送到卫孟喜住的招待所去。

那是市招商局招待所,能住这种地方的,张兆明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这次是赌对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真诚。

卫孟喜这次是真光溜溜,一分不剩了。晚饭随便吃的是来的时候买的鸡蛋糕,这种老式糕点的保质期都有一个月,买的时候是刚出炉还热乎乎的。

吃完再喝上两杯凉开水,就算一顿。天黑以后,韦向南回来了,发现鸡蛋糕少了,才知道她是没吃晚饭,“怎么不去食堂吃?”

卫孟喜打哈哈,肯定不能说是没钱了,“回来太晚,食堂关门,我这累得都走不动道了,等大后天到家,咱再好好吃几顿。”

于是,韦向南这才发现,招待所房间里多出来的几个蛇皮袋,居然满满登登都是文具。

“你给孩子买……这么多文具?”这是打算用到大学毕业吗。

“大部分是拿回去卖的。”

“在哪儿卖,矿区吗?”

卫孟喜现在还没想好,矿区消费能力有限,这些东西又不是刚需,没文具盒没转笔刀的孩子多了去了,一样能上学,“先拿到金水市试试。”

摆地摊她肯定是不会再摆了,当初买的姚家的房子单临街门面就有一百平,卤肉店只用了四十平,还有六十平是空着的,这一年多来有很多人来问过,想要租过去开店,但卫孟喜都拒绝了。

她想把门面留着自己用,现在不正是最合适的时机吗?

韦向南听她这么说,也一起商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