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韩小英

第25章 老熟人(1/3)



凑过来的两个大嫂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媳妇儿,刚嫁人没几年。

其中穿蓝衣灰裤的叫张翠云,是大队长刘清福的大儿媳妇,娘家是宋家堡七队的。

另一个身材瘦消颧骨有些凸出的是阮荷花,老贾家的儿媳妇,隔壁村嫁过来的。

这两人因为年龄差不多,又是同一年结的婚,平时经常在一起上工,明面上关系还不错。

说起来她们还是韩小英的老熟人呢。

这个张翠云是韩小英前世的叔伯大姑姐,是她结婚的媒人,因为张翠云的主动介绍跟大力撮合前世她才嫁到了老张家。

而阮荷花呢,是她妯娌贾大芳的娘家嫂子,一个能干又很刻薄的女人,前世没少在贾大芳背后出主意,欺负她们孤儿寡母,顶不是个东西。

韩小英撇了她们一眼,这两个人一向是狼狈为奸,凑到一起就没好事儿,不想搭理她们。

她低头继续除草,她马上就要除到地头儿了。

就听张翠云“啧啧”两声后,对肖兰说道:“你们新来的这个小知青,瞅着瘦瘦小小的,还挺能干的哈。”

“可不是,我也没想到她这么能干,还以为她坚持不了躲一会儿就得哭鼻子呢。”肖兰笑道,韩小英比她刚来那会儿强多了。

她跟张翠云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平时没什么往来,不过倒不耽误她们闲说话。

“她看着是像个能吃苦的,今年多大了?”张翠云打听道。

韩小英的年龄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肖兰如实回道:“十五了,她是我们知青点最小的。”

一旁的阮荷花眨巴着一双不大的眼睛,盯着地里的韩小英直勾勾的瞅了半天,脸上露出一抹鄙夷。

还城里来的,咋丑成这样?都不敢她家小姑子俊俏,看这黑不溜秋的,不是刚打灶坑里钻出来的吧?家里条件估计也不咋地。

阮荷花随口说了一句:“十五也不算小,过个三年两年的也能嫁人了。”不过就韩知青这丑样儿,嫁人肯定也找不到啥好人家。

听她提到嫁人的事儿,张翠云心思瞬间活络起来。

“荷花,你家小姑子前阵子不是相看了吗?咋样?成了吗?”

阮荷荷摇摇头,“没成,大芳嫌人家个头矮长相不好看,不乐意。”

她有两个小姑子,一个十九,小一个十七,都到了相看的年龄,她家婆婆最近紧着叫人给张罗呢。

只是大芳人挑剔得很,接连相看了好几个都没成。

张翠云一听没成,立马道:“要不我给大芳介绍一个?个头高,长得也不丑,成分好,还能干。”

阮荷花:“翠云嫂子你说的人是谁呀?”她心里猜测可能是前后村谁家的。

张翠云贴到她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几句,肖兰一个没出嫁的大姑娘,没兴趣听她们保媒拉纤的事儿。

回到地里接着铲地去了。

韩小英这时候刚铲到头儿,张翠云跟阮荷花话也说完悄悄话了,没怎么理会韩小英。

韩小英跟她们又不熟悉,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喝了几口自备的凉开水,略歇了歇继续铲地去了。

一上午,韩小英铲完三垄玉米,比肖兰少了一条垄。

下工时计分员给她记了三个工分,然后十分诧异的看了她一眼。

眼神很明显,没想到新来的小知青瘦瘦小小的,还挺能干的。

二组的郭队长,也对她刮目相看,这小知青也不是没用,人家至少能养活自己。

新来的几个男知青也都不错,都安分的干活,没出什么幺蛾子。

就是那个谭雅婷第一天上工就状况不断,半上午都没坚持下来就摔锄头不干了,说是她手给磨出两个大泡,疼得拿不住锄头。

不上工就没有工分,没工分到秋就没有口粮,谭雅婷不在乎这个,她有钱有票,不上工也饿不死。

但大队长发话了,宋家堡不缺养身板的娇小姐,不行就把她退回去

七队的小队长就安排谭雅婷跟一帮婶子大娘去麦地里拔草,哪怕她一天只挣一个工分也行,反正不能闲着。

谭雅婷没办法,只能硬着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