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世子追妻日常(重生)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1/3)



两人回了安澜院。

清词刚拆了簪环,还未换过衣服,文晖堂便来了个小丫鬟,行了礼后朝清词道:“老夫人请夫人过去呢。”

想起前几日母亲对清词的迁怒,萧珩道:“我和你一起去给母亲请安。”

在妆台前重新挽发的妻子忽然从镜中斜斜睨了他一眼。

这一眼,怎么说呢?带着一点活泼而肆意的调笑,似已看穿他的狼狈,也带着一点何必勉强自己的揶揄。

其实萧珩已深觉疲累,这种疲累不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倦意,他从不知陪女子逛街,不过仅仅一下午,竟似与战场上的体力厮杀不相上下。

清词忍不住扑哧一笑,善解人意道:“世子歇着吧。”

她其实也是第一次见这样强撑着正襟危坐的萧珩,很能体谅他这种不喜欢的事又不得不去做的不自在,就和她刺绣一般。她买买买之后神清气爽,深觉何以解忧,唯有购物和暴富有得一拼,但她不能勉强萧珩这样想。

一个人长大的标志之一,便是学会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的头上。

见萧珩眸中仍有担忧之意,她琢磨着王氏的意思,半开玩笑半认真道:“母亲既只唤了我,想来不过是家常琐事。”

“若是我解决不了,便回来搬世子做救兵。”

“好。”

知微拿了要换的衣服过来,清词解了外裳,不经意间袖口滑落一物,知微捡起,见是一个男子用的靛蓝荷包,只里面空无一物,并不是清词惯用的,顺口问道:“这是什么?”

清词瞥了一眼,忙嘱咐:“且先放着,我回来再收。”

知微应了一声,随手放在妆台上:“我陪夫人去。”

随着槅扇门吱呀一声被轻轻关上,屋中恢复了往常的寂静。

萧珩翻了一会书,直到夜色深沉,屋里的光线一寸一寸暗淡。

他起身踱到妆台前,拿起她惯用的发梳,忆起某一日为她挽发,彼时心中满是柔情,唇边不觉溢出一丝笑意,然暗淡的夜色里忽觉地上有白色光晕一闪。

萧珩俯身捡起,见是一枚洁白的祥云玉佩,玉质勉强算得上品,在国公府却不过寥寥,他从未见清词佩戴过,却仿佛在哪里见过。

锦衣卫办案,便是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此亦为萧珩所擅长,他凝了眉眼,循着记忆中的痕迹细细回想,不觉眸色转深,因他忆起,那日宋蕴之登门拜访时,分明便是戴了一块同样的玉佩。

萧珩将玉佩握在掌心,神情渐渐沉冷。

文晖堂。

连枝迎出来打帘子,脸上不是往日般笑意盈盈,只以口型示意了“表小姐”三个字。

果然清词进了屋,便见王氏神色焦灼,坐立不安,见了她,兜头就道:“你舅母遣人送了信来,婷儿孩子没了。”

清词大吃一惊,明明记得上次王婷过来时气色甚佳,她犹疑着问:“不是快八个月了吗?”

“谁说不是呢。”王氏拭了下眼角,语气中不觉带了哽咽:“已这般大的孩子,偏没活下来。也不知韩家怎么照顾的。”两个孩子总在北境,王氏膝下寂寞,常接了王婷来家小住,对这个侄女是有几分真心疼爱。

清词模模糊糊地想,好像是听院里的妈妈说过,有“七活八不活”这个说法。

“什么时候的事,婷妹妹如今怎样了?”清词再不喜王婷,稚子无辜,也为她失了孩子痛心。

“你婷妹妹现在还起不了身。”王氏此刻脑中乱糟糟的,黄昏时武宁侯府遣了人来,她一听光顾着惊怒了,至于整个事情的经过,来人期期艾艾语焉不详,她也忘了细问。

清词有几分无语,王氏总是这般抓不住重点。

“好孩子。”王氏握住她的手,道:“你舅母的意思,是明日要我和她一起去韩家,给婷儿讨个公道。王家好好的姑娘给了他家,不到一年折腾成什么样子了。”

“好孩子,明日你和我一起。”

清词头痛,劝道:“母亲,这毕竟是舅母家与韩家的家务事,我们贸然前去,恐是不妥。”您毕竟只是嫁出去的姑母而非她的母亲,她清楚武宁候夫人的想法,因世子不成器,武宁侯府近些年来已有些衰微的势头,而因萧珩父子,定国公府正如日中天,借着定国公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