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门大宅门

第233章 第233章储秀馆(2/3)

/p>储秀馆落成至今已有四年,选出了二十八位闺秀,按着太子的喜好,除了教授这些秀女礼仪规矩外,还要掌握一门一技之长。

这些妙龄少女出身都不高,就算将来没有入选东宫,皇家养育一场,将来嫁人,日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华自闲早就为她们准备好了嫁妆。

因为当朝皇后擅画,绘画课成为必选科目。毕竟后宫之中,讨好皇后比讨好太子还重要。因此,秀女们画技虽说有高有低,画理都是非常扎实的。

华自闲换了身道袍,元鼎扮成小太监提着画箱跟在身后。今日的课程是画鸟雀,因此授课地点选在园中。正好四周散养了鸟雀,方便就地取材。

二十几位姑娘,最大的二十有二,最小的也十七岁了。真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这个年纪的姑娘,再配上合适的妆容,没有不好看的。

华自闲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命小太监将所有画作展开,供姑娘了观赏。随后每一幅画逐一解答。用了何种技巧,以及对颜料的心得。

皇后娘娘那可是有真才实学的,且并不藏私,外加模样长的好,很受秀女们喜好。大家伙很期盼胡真人前来授课。可惜胡真人醉心道法,更喜在外云游。

两个时辰的绘画课结束,华自闲留了课业,观察一只鸟类,将它的日常习性绘制成册。一个月后上交。

这也意味着胡真人一个月后才能再次前来授课,秀女们舍不得,拉着胡真人说了好久的话,还是元鼎解救,胡真人才得以脱身。

从储秀馆出来,华自闲靠在马车上有些疲惫道:“听说洛水河畔新开了家西夷菜馆,我们去尝尝?”元鼎没有异议:“听从阿娘吩咐。”这孩子越大越不可爱!

这家西夷菜馆仿照西夷宫殿而建,光凭外貌,已然吸引了大量用餐者。成为洛阳城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至于菜品好不好吃,合不合口味,都是次要的。

落座后,元鼎打量装潢得出结论:“都说西夷人浓烈直白不懂得留有余地,就连居住的地方都如此耀眼,真是……”

华自闲打趣道:“同他们的发色倒是相配。”元鼎赞同:“阿娘说的是。”华自闲介绍说:“听说这家东法兰克菜馆,原本开在广州,后来又在福州开了一家,这才信心满满北上洛阳的。背后的东家,是个东法兰克贵族,还是个远支宗室。”

元鼎诚心诚意:“一切逃不过阿娘法眼。”华自闲继续说:“这东法兰克的菜式阿娘吃不惯,不过他们这里的小茶点颇为精致,我们今日尝个遍!”元鼎来了兴致:“都听阿娘的。”

华自闲问他:“阿焉对东法兰克了解多少?”这点儿小问题难不住学富五车的太子殿下:“西夷多为分封制。东法兰克长年有不听号令的领主。不过他们解决藩王之患,不靠武力,而是靠联姻。颇具特色。”

华自闲看向窗外:“听说东法兰克的国都也有河流经过,如同洛水这般。”元鼎随口说了句:“看来菜馆东家对国都的感情很是深厚。”

不说这些,华自闲盯着儿子:“储秀馆,可有喜欢的?”元鼎倒是没有害羞,坦然且平淡:“一切听从阿娘安排。”

华自闲不明白了:“你这个年纪的小郎君,哪个不是春心萌动,想尽办法在女郎面前表现吗?慕少艾的年纪,怎么跟个小老头似的!”

元鼎反守为攻:“阿娘这个年纪,可有心仪的郎君?”华自闲特别得意道:“阿娘在你这个年纪,都嫁人了?”

元鼎赶忙表示:“阿娘可不要哄骗儿子。那户人家骗婚在先,婚事本就不作数!”华自闲认真回答:“有是有,为娘也是过后才发现的。既然回不去,只得放下。”

天地良心,元鼎只不过想堵住亲娘的嘴。他对生儿子很是向往,毕生所愿就是多子多孙。跟谁生都行,只要是个女的。堂堂大齐太子,岂能困于儿女情长?

元鼎真的不想知道他娘的感情经历,会被亲爹灭口的!阿焉的脸色实在太多精彩,逗笑了华自闲:“你这孩子,真有意思!”

元鼎实在笑不出来。华自闲安慰他:“行了,这事儿你爹知道。当年为娘还趴在你爹怀里哭呢!”

元鼎求饶:“阿娘您别说了!”华自闲威胁他:“选两个秀女回去,否者天天听故事!”元鼎无奈:“阿娘就放过儿子吧。”见华自闲不依不饶,马上改口道:“那就选年纪最大的两个,身子骨结实,好生养。”

华自闲不明白:“生而为人,怎能没有喜好?选两个合眼缘的,相处起来更融洽些不好吗?阿焉是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