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门大宅门

第235章 第235章游学(1/3)



“阿爹,您真的放心将此等大事交予初一?”元鼎既期待又忐忑。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真龙帝十分平和,反问道:“怕办不好?”

元鼎赶忙摇头:“就是突然挑起重任,心中未免有些激荡。”还是孩子心性,突然被当成大人,心中难免忐忑。

“初一,你虽长大,身后毕竟站着朕与你娘亲。只管放心去做,万事有朕。”看出儿子情绪起伏有些大,真龙帝为初一服下定心丸。

元鼎拱手:“阿爹放心,儿子明白。”真龙帝满意:“倒茶。”太子及其狗腿:“这云雾茶可真不错。”

真龙帝逗弄儿子:“闻得出来?”元鼎下意识摸摸鼻子:“父皇的茶哪有次品。儿子只要跟着阿爹就对了。”

真龙帝来了性子,准备考考儿子:“我大齐如今最急需医治的症结是什么?”面对问题,元鼎不能得认真起来:“儿子觉得,是人口。”

孺子可教。“仔细说说。”“大齐纵横南洋,一统身度三十邦国,已然到了极致。再想将影响力扩展到到西夷,以及至今没有寻到的黄金地。需要人,大批的精锐。他们必须具备远洋航行的决心,还要熟练掌握火|器、以及番邦交流之术。大齐连年征兵,可远征海外的精锐依旧稀缺。”

真龙帝道:“户部报上来的折子,大齐人口,堪堪超过万万之数。”元鼎明白:“民间隐户!”

还没傻透。“佃户、隐户才是大齐顽疾。外面那些,不过是浮空泡影罢了。不解决顽疾,如何支撑得起极速扩张?”

元鼎请教:“父皇的意思是?”真龙帝道:“丁税不除,民间隐户难以重见天日。这些人隐在乡野,无户籍不可随意走动。生活艰难不说,着实浪费了劳力。”

元鼎听明白了:“父皇可是要取替丁税?那大齐该以何制收税?仅凭商税不足以支撑大齐运转。”

真龙帝自然知晓兹事体大:“稍安勿躁。税制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徐徐图之。为父思量着,恒定丁税。”

元鼎听明白了:“父皇英明。与其任由隐户发展下去,还不如放他们自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左右丁税税收大差不差。”

“这还是第一步,等百姓习惯了恒定的丁税,便能着手实施第二部。以地税取代丁税。卸下佃户身上的枷锁,藏富于民。”

元鼎愣住了:“可是父皇,民间土地大多在富户、豪绅手中。这些人家身上多多少少有个功名,是可以避税的。这些所谓的‘读书人’,才是大齐的基石。”

真龙帝问儿子:“初一可知朕为何大兴教化?”元鼎老师摇头:“儿臣惭愧,还请父皇教诲。”

真龙帝为儿子解惑:“这童生秀才多了,也就不值钱了。这些人,书读得不算好,可也不算坏。将来入官府衙门当个跑腿的小吏,不在话下。可大齐哪里养得起这般多的秀才,到时候自然有人为君王分忧。取消秀才的某些权力,免税自然首当其中。自然,大齐以仁德治治理天下,定额内的土地自然可以免税。超出份额,或是瞒报。取消功名也不是不可。这些秀才渗入官府角角落落,更能约束为官一方者。”

元鼎茅塞顿开:“父皇英明。”真龙帝可惜:“这一步步谋划,至少需要百年时间。父皇是看不到了,只盼着初一能接下这份重任。”

元鼎跪得老老实实:“父皇定会长命百岁,福寿绵长。”真龙帝也希望如此:“自是如此,才能同你娘亲长长久久。对了,极北事毕,送你外出游学。卸下太子身份,好好看看这大齐河山。”

元鼎欣喜若狂:“儿臣谢过父皇。阿爹果真是初一的好阿爹!”真龙帝凉凉道:“省得带着别人的娘子外出饮酒,夜不归宿!”

元鼎冤枉极了,那还是他娘!他亲娘!天下哪有儿子管束娘亲的道理?明明阿娘的错更大,阿爹不讲道理!

几日后,武城殿,承明殿。

这承明殿坐落于武城殿中,原本没有名字。后因太子元鼎居于此处,故而重新修缮,与前殿区分。取名承明。

华自闲坐在承明殿主殿内,正喝着莲子燕窝粥。元鼎匆匆赶来:“阿娘来了,怎么不提前通知儿子一声。”

华自闲看都没看儿子一样:“又去摔跤了。”元鼎看向粉蝶莲池碗:“这燕窝粥不错,不知阿娘舍得割爱?”

华自闲搅弄汤匙:“你觉得呢?”元鼎讨饶:“阿娘恕罪,容儿子梳洗一番。”华自闲摆摆手:“去吧!”

“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