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经机甲文

第39章 第39章(1/3)



集体睡过头之后,大家匆匆忙忙赶去参加历史活动周的第一个节目——观看百年战争的纪录片。

“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异形生物潮从外星域逐渐波及核心星系,其中最严重也最危险的第二次爆发,生物潮曾数次逼近首都星……”

明溱等人猫着腰摸进一片漆黑的放映厅时,影片刚刚播完序幕,正在展开正题,片中解说员用洪亮抒情的男中音,回顾着联邦人类抗击异形生物的百年战争的历史。

百年并非确指,时至今日,战争从未真正停止。

迟到的几人成功落座,同时收获放映厅后方金胡子院长和林瑜副院“冷漠”的注视,不过几位同学已经乐观地决定忘掉这件事情,全心投入纪录片的观看。

这段历史对于联邦学子,尤其是军校生来说并不陌生,联邦建立前三十年以及联邦建立后至今的每一个历史节点、每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都在通行的历史科目考试的大纲之中。影片的价值在于,其中包含一些珍贵的影像,新年到来之际,首都星军部依照惯例,会向外披露瀚海防线及其他边境防线的部分第一手资料。

异形生物是发源自外星域的神秘物种,繁殖能力惊人,可以在太空中存活,但进食和繁衍必须在陆地进行。它们争夺星球,也是在争夺族群繁衍生息的权利。

于人类而言,这些生物狂躁、嗜血,携带多种细菌和病毒,攻击力强,危害性高,严重破坏星球生态。

而就异形生物的角度来看,它们正常地交流、进食、求偶,改造环境以使其更加宜居。

异形的扩散,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人类星际航行的普遍化,部分异形生物的卵非常微小,容易随着飞船和人员的流动在星域中传播,一枚逃过重重检疫、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新环境的受精卵,成功孵化之后,可能对一颗宜居星造成致命打击。

应对异形生物的历程,也是联邦技术飞速发展的历程,人类在星际航行方面的检疫程序不断进步又进步,如今星际间的交通可谓便捷,陌生星域的商船、客船不再令各星球避之不及。

事实上,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出自星际航行,大规模异形生物,可以像陆地上的蜂蚁等生物那样聚集,组成巨大无比的巢状,在星球之间迁徙。外层生物充当内层生物的保护罩,遮挡宇宙中的撞击和辐射,中心则有所谓“母虫”,数量不止一只,由族群中合适的雌性自行演化而来,是体现该族群繁殖功能的核心。

“巢”的巨大,几乎接近一颗普通行星。在漫长而艰难的大迁徙中,外层的异形生物大量死亡,即便只有极少数异形最终抵达目的地,它们也能凭借惊人的繁殖能力,很快恢复族群的繁荣,然后散开,吞噬其所能吞噬的一切。

联邦的太空星舰,如果发现异形生物结成的巢穴,一般都会选择进行远程打击和驱逐,尽量阻止其扩散,但一旦残存者降落到地面,由于环境影响太大,很多太空武器不再适用。

而当异形生物零散进入人类栖息地时,机甲就成了最适用的单人装备。

“异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种?”有同学盯着屏幕上联邦舰队在太空中驱逐巢穴的画面,情不自禁发出喟叹。庞大以至可以容纳万人的星舰,在异形生物族群面前,竟也渺小得如同一粒灰尘。

异形生物是联邦唯一面对的外部敌人,现在新一代的联邦人类,未曾经历过异形生物肆意入侵的那段时期,很多公民谈论起生物潮的可怕,可以滔滔不绝,但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此一生都不会有机会亲临前线,直面生物潮的袭击。

“从族群繁衍的意义上来看,这一物种极度伟大。”班长江九年慢条斯理地发表观后感,“它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一切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奇妙壮举,最终都服务于让族群自身繁荣地活下去。”

异形生物内部不存在上下等级,不同种类的异形以异常和谐的姿态共存,默认会给承担主要的繁殖任务的“母虫”以最大保护,但发育成为母虫的异形也并不能命令或压迫其他异形,它们的独特地位绝非统治性的,而更像是单纯的生育机器。

“如果族群生存下来的底层逻辑只在于繁衍,那么这样一个族群,实在是过于简单和乏味。”玳薇毫不掩饰对外星域物种的厌恶,“何况它们的繁衍,以过度侵占和破坏其他生命的生存权利来达成。”

“人类族群的底层逻辑,不见得在繁衍之外还要多出什么。”明溱幽幽道,“其实我想说的只是,院长盯我们已经很久了。”

果不其然,随着其他同学的解散,新学期重新聚首的周五小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