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他不求急,但求稳。当然,如若能再有所提升,哪怕只是小小的跨度,齐掌柜也欣喜若狂。
乃至听闻赵喜儿告诉他的好消息,齐掌柜只差没朝着赵喜儿叩首磕头了。
他决定了,以后就把赵喜儿当香饽饽供起来。只要有赵喜儿在,他们齐家点心铺就完全不必担心了。
来了府城,赵喜儿率先知会的是跟齐家点心铺的合作。而其他人,则忙碌起了赵明睿拜新夫子的事情。
赵青山因为要忙着给府学送米粮,根本顾不上。但有周亭宴出面,比赵青山更靠谱。很快的,赵明睿在府城读书的事情就定了下来。
不过赵青山想要另外再买一个宅院跟赵喜儿和周亭宴做邻居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府学这边的宅院本来就紧俏。上次他们赶得巧,捡了一个大便宜。如今又赶上刚过完年,正是旺季,周遭的宅院就更紧张了。
“没有合适的,就先搁置呗!反正咱们这个宅院住得下,也不是非要马上买新的。”听闻赵青山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宅院,周寡妇率先表了态。
“爹,让娘和明睿住在这里,我们还安心些。”赵喜儿也跟着说道。
周亭宴不可能每日都回来,宅院里就只有赵喜儿和周寡妇住。再加上赵黄氏和赵明睿的到来,仍旧不显得拥挤。
“也只能先这样了。不过还是多看看。万一附近有合适的宅院,买了也不吃亏。”赵青山倒不是跟周家见外,主要赵明睿读书是长长久久的事情,又不只是借住三两个月。当然要多买一处宅院,才更稳妥。
“这事儿我会记着的。”赵黄氏也觉得自家多买一处宅院更好。
虽然她和周寡妇关系委实不错,但到底是亲家。同一个屋檐下住久了,万一日后闹出什么不愉快,反而得不偿失。
左右自家又不缺多买一处宅院的银钱,实在不必要太过节省。
再者,赵明睿日后成亲不也需要有宅院?所以,提早买是好事儿。免得日后再临时抱佛脚,指不定还会像现下这般,再着急也没用。
送完了府学的米粮,又确定了赵明睿在府城读书的事情,赵青山没有在府城多呆,忙着回县城了。
而赵大伯一家人,直到这个时候才知晓,二房竟然把赵明睿也给送去府城读书了。
“爹,我也想去府城读书。”赵明治一直都觉得生在自家挺好的,他也比县城很多学子都更加的幸运。
有自己的亲爹教导他,赵大伯对他当然更加的上心。他的才学也注定了会比其他学子都要更加的好。
可跟府城的夫子一比较,赵明治立马就心下不平衡了。
“这二房到底是怎么想的?赵明睿才几岁,就花银钱往府城送?生怕别人不知道赵明睿是个蠢的,留在县城读不出来?”赵大伯母也羡慕。
或者说,她的嫉妒之心根本就压不住,直接当着赵大伯的面爆发了出来,说出口的话语也格外尖酸刻薄。
赵大伯心下也很不是滋味。
从小到大,他都自认比赵青山要更加的优秀。他可以读书识字,赵青山这辈子却只能是经商的命。他饱受周遭所有人的敬重,赵青山却只能闻着那点铜臭味维持自己可怜的自尊。
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赵大伯没少得意,不单单是暗地里,明面上也彰显的淋漓尽致。
然而,直到此时此刻,赵大伯忽然就感觉到,他被赵青山给踩了下去。
以前都只是各种夸赞他的儿子何其的厉害,日后势必能考取功名,为赵家争光添彩。但是如今赵明睿仅仅五岁就能去府学读书了?
赵大伯到底还没有盲目自大到不可一世的地步。如若赵明睿还在县城,不管赵明睿拜谁为夫子,赵大伯都不以为意,也根本不认为需得在意。
可府城就不一样了。
赵大伯年轻的时候有去过府城赶考。府城是如何的大,他比谁都清楚。府城的读书人多么的厉害,赵大伯也心知肚明。
想当初他赶考那几届,县城能出一两位秀才老爷就很是了不得。但府城动辄就是十来位秀才老爷。
如今多少年过去,想也知道府城的秀才老爷肯定更多了。
赵大伯还曾经听说过,他这样的童生在府城根本不够格开私塾、当夫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