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写。”赵明治在府城的夫子也给他布置了功课。他觉得有些多,但也忍了。
如今赵大伯无缘无故非要让他多写一篇文章,无疑是故意刁难他,赵明治自然是满心的不情愿。
按着赵明治的想法就是,赵大伯又不是秀才老爷,他的学问也比不上府城的夫子。与其浪费时间完成赵大伯布置的功课,他还不如抓紧时间把府城夫子的那些文章给写了。
“为何不写?你必须要写!连周亭宴都答应了,你有什么理由反对?你是觉得你如今的学问都有周亭宴那么好了?”尽管一早预料到了赵明治的反应,赵大伯还是非常的愤怒。
“是,我没有周亭宴厉害。既然你明知道我不如周亭宴,为何还非要逼着我跟周亭宴比试?你是求之不得看我丢人现眼,还是巴不得我把你这个夫子亲爹的颜面都放在地上踩?”赵明治撇撇嘴,一副任打任骂的模样,直把赵大伯气的说不出话来。
早知道把赵明治送去府城读书,会把赵明治变成这般处处跟他作对的模样,赵大伯说什么也会坚决将赵明治死死扣在县城,不准赵明治出门的。
再一想到当初就是赵欢儿撺掇着赵明治非要去府城读书,赵大伯对赵欢儿的不满就越发多了。
不孝女,果然是不孝女!害了她自己还不够,又想来祸害赵明治这个亲弟弟。赵欢儿的心机可真够深的。
全然不知道自己毫无预兆被赵大伯迁怒了,赵欢儿近日已然快要崩溃了。
她的胭脂水粉在县城卖的还不错,也算是赚了些许银钱。这本来该是很高兴的事情,可因着王三福自打回了稻香村就再也没来找她,赵欢儿始终耿耿于怀,每日都气的胸/闷不已。
王三福可不是周亭宴。在赵欢儿心里,如若是周亭宴不理睬她,那是周亭宴的资本。
周亭宴不但是读书人,还是秀才老爷,有科考功名在身的。她自然愿意放/低/身段去跟周亭宴赔不是,小心翼翼的讨好周亭宴。
可王三福算什么?她愿意嫁给王三福,就是王三福几世休来的福气了。王三福难道不该高高把她供起来,事事都顺着她,为她着想和考虑?
偏偏王三福没有这样做。说到底还是她之前对王三福太好了。她的宽容,助长了王三福的放肆脾气。乃至王三福如今都敢肆无忌惮的跟她耍性子、闹不和,甚至故意长时间的冷漠对待她了!
因着这样的想法,赵欢儿故意没有去稻香村找王三福。她想要让王三福自己认识到错误,老老实实的来跟她道歉,求得她的原谅。
然而眼看着年关将近,王三福却始终没有人影儿,反倒是赵欢儿开始急了,心下也渐渐没有了一开始跟王三福赌气到底的气势。
她总不能独自一个人留在县城过除夕吧!就算是她娘家,肯定也不会答应让她回去的。
越想越难受,赵欢儿连刚赚到手的银钱都感觉不是那般的欢喜了,不得不好好思量如何再把王三福给笼络到她的身边来。
与此同时,稻香村那边,王家人也正在说这事儿。
原本已经分了家,三房的事情就轮不到大房和二房管了。可这不是可以凑热闹么!王大嫂和二嫂当然不客气,立马就积极响应了王大娘的召唤。
王大娘就是故意把一大家子人都喊过来,想要好好劝劝王三福的。过日子哪有赵欢儿这般的,自己跑去县城就再也不回来了?
亏赵欢儿之前还那般得意洋洋的叫嚣着府城是多么多么的好,她娘家又是如何大度的想要提拔帮衬王三福。可结果呢?
王大娘也是在仔细问过王三福之后才知道,王三福去了府城那么久,竟然只是在码头扛包子。
这样给人干苦力赚银钱的活,还不如留在村里下地种田。最起码,不用背井离乡,还必须得看人脸色不是?
再一想到赵欢儿就是这样骗她答应了分家,王大娘对赵欢儿的不满直接飙升到极致,委实气得不轻。
也是因着过于生气,王大娘根本一眼也不想多看到赵欢儿。赵欢儿不回来还更好,省得赵欢儿再老是想着用狐/狸/精的手段迷/惑/王三福。
这不,趁着赵欢儿不在,王大娘就要好好对王三福说教说教了。
王大嫂和王二嫂当然愿意帮忙。
早先她们跟王大娘一样,都被赵欢儿欺骗了。误以为赵欢儿真的能够带着王三福去府城发财,她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