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婷婷的小弟考上了大学,本来被分配到其他省市工作,后来别婷婷想方设法把小弟也调到了省城,小弟和女同事恋爱结婚,生了一个女儿。
——四房一直呆在村里,但也过得挺不错的。
四叔四婶是非常勤劳的人。
别家庄从旧村搬迁到新村后,原来的土地和宅基地就荒废了,国土规则局有划分新的土地给村子。然后四叔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放弃新村现有的土地,然后拿到了十倍面积的旧村土地。
按政策规定,有关部门测算过新村旧村的土地之后,给出的建议是新村一倍面积的土地可换旧村两倍的土地。
因为新村土地肥沃、旧村土地贫瘠么!
四叔能换到十倍面积的土地,是因为他要了一整座山头。
从去年开始,四叔一家就开始了盘山。即将整座山头的杂草与树木全都清理掉,听说卖木头和山货都挣了差不多三四万块钱……
接下来,让全村人感到更诧异的事情发生了!
四叔他居然去林业局办了退耕还林手续,他享受到林业局给付给他每亩地二百块钱的补贴与一大批的免费经济型树苗,然后又带着老婆和儿女们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门将整座山头都种上了树……
村里人挺佩服四叔两口子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弃手里的耕田,但看着四叔卖树卖山货挣几万,拿林业局补贴又是几万……
听到这儿,栀栀含笑不语。
她没有告诉别仁晋和村干部,其实四叔早就问过她的意见。
为了能问个清楚,三年前的春节,四叔四婶甚至还扛了两麻袋的土特产,风尘仆仆地上京都去找栀栀,名义上是给栀栀的公婆拜年,实际上就是想来找栀栀讨个主意。
栀栀和黎恕一五一十地分析利弊给四叔四婶听:
别看七九年搞的开革开放,其实到了这几年,国家才慢慢吃到了红利。现在国家给沿海城市的帮扶政策会越来越多,就会吸引大批的劳动力前往沿海城市打工,农村的壮劳力会因为虹吸效应而慢慢变真空。
九十年代还有农业税,但退耕还林政策则予以免除农业税,而且一旦退耕还林了,也就是前两三年会特别累、特别苦(要种树、要巡山、要防病虫病),看起来似乎不会有持续性的进益……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那座山头将会变成子孙后代的金口袋!再说了,原来的山头上,那些野生的树木也能卖钱,还有山里的山货……菌子、中草药、甚至山里的野兽啥的,只要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就都能换成钱……
什么?
把水田换成山头、退耕还林以后就没有地种,没有粮吃了?
怎么可能呢!
村里大批年青人会离乡去沿海城市打工呀!他们的地,不就没人种了吗?四叔你们可以从他们手里承包下来啊!再说了,你们村长是个能干人,他会想办法搞大规模科技种田的……
退一万步讲,要是村里真的劳动力富余了,你们承包不到土地来种田,也可以选择去沿海城市打工嘛!
正因为这样,四叔两口子谢过栀栀以后就回了老家,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决定听从栀栀的意见。
没想到还真像栀栀说的那样,原来山里的树木和山货就卖了两万多,后来林业局的补助也有几万块……现在四房已经成了远近有名的万元户!
就凭着这些钱,哪怕他们就是像城里人那样买米买油,也足够吃上十来年了!
村里人不眼红是假的。
也有人阴阳怪气,比如说大房。
汤兰花就在村里嘴碎议论,“哪有农民不种地的?现在又已经没有生产队,哪有大锅饭吃?你一年不种地不收粮食你吃啥?真是人蠢没药医!”
据说四婶反击汤兰花,“你管我种地还是种树?你也是农民啊你也没种地啊!哼,你也别管我们家吃什么了,跟你无关……我倒要看看你们家今年吃什么!”
——和越来越红火的三房、四房不一样,大房是每况愈下。
老奶奶已经被接到京都别燕东家里享福养老去了,所以大房那边根本没人管。别逢圣当然也想去京都把老奶奶找回来,但他连路费都没有……当然了,他也找人借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