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侯府继室后我和离了(穿书)

第53章 第五十三章(3/4)

>

有激愤的大臣愤然起身,慷慨陈词,从舒宜不该僭越,又说道她一介女流,牝鸡司晨,按律当斩。

嘴上说的是舒宜,实则真正对准的目标是皇后。

事实上,舒宜请另立皇帝的话一出口,所有大臣的心中都开始打鼓,并且不由自主的想到皇后。

二皇子是中宫嫡出,名正言顺不假,如果皇帝现在突然嘎嘣死了,所有大臣都会一致认同二皇子就是下一任皇帝。

但皇帝现在陷在突厥刺客的包围圈,还没传出死讯!并且谁都知道,突厥人付出这么大的气力混进长安,绝不仅仅是为了杀个皇帝。

而二皇子现在才十岁,主少国疑,亘古不变。舒皇后决不是个风一吹就倒的柔弱女子,如今遭逢大变,她还能一手掌握局面,外同守将沟通,召来大臣议事,内能把宫城牢牢掌握在手里。

她娘家本就强势,二皇子登基之后,又会如何呢?

这是所有大臣都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那个激愤的大臣还在唾沫四溅,上首皇后的方向,轻飘飘落下一个“哦?”字,止住了他慷慨激昂的演说。

宫殿之内,一下子就变得极其、极其寂静。没有人敢率先说话之余,每个人都在用眼角的余光瞟最上首那个坚定的身影。

还没等有人想出什么,率先出来打破沉默,就有一小黄门入内禀报。

“娘娘,宁国公世子令人来报信。”

宁国公世子在闻岱出兵之后,便全面接手了长安防务,早早上了城墙。

一个全身披挂的小兵被引着入内,张口便道:“启禀皇后娘娘,刘将军使小的来报,突厥人在城南掳了圣人,已经被那片的守军发现了,现在正在追击。刘将军说了,他已派人将长安城墙防的密不透风,这伙突厥人决计逃不出去。至于该如何追击,还请娘娘示下。”

舒宜只觉得心头重重一沉。

他们起先只是收到通风报信,宫中有变,皇帝有意去城南看逃生密道。皇帝身为天下至尊,一举一动都是代表着大桓,何等重要,北方前线还在激战,此时皇帝绝不能逃。

皇后秘密传出话去,不过是为了防备皇帝南逃,才使长安守军整肃起来,负责皇宫、物资和其余事项的人也开始打起精神。

谁料皇帝没南逃,却要被突厥人掠去北狩。

现下,果然,皇帝还是落到突厥人手上了。

这等结果虽然丧气,其余大臣倒也并不十分意外,气氛沉凝。

皇后催促道:“卿等都是国家栋梁,如今意下如何?”

黎徵山刚排众而出,拱手要说什么,又有一人入殿内报信。

越国公亲自来了。

事态紧急,越国公并不废话,进来便开门见山,他在各个衙门之间走了一圈,收集完了消息,特特及时入宫来报。

如数家珍般地,皇帝把长安城防、京兆衙门、兵部礼部、还有其他各种大臣的意见都报了一遍,末了道:“如今圣人已落入敌手,皇后身份贵重,万万要保重自身。臣等必将尽心竭力,听从皇后之命,护我大桓!”

皇后轻飘飘,慢悠悠环视一圈下首,才到:“越国公言重了,陛下遭不测,我虽伤心惊惶,却不能不担当起身为国母的责任,如今事态危急,众卿不必再说无用的官话,只管议事。说得出言之有物建议的,赏,不然,罚。如今之际,众卿不必顾忌,尽可以畅所欲言!”

虽口上说着伤心惊惶,皇后这会看着,倒还真一点儿都没有半分惊惶的样子,但众大臣也只能心内腹诽,没有一个人胆敢真的将这话说出来。

皇后如今完全掌控了宫门,宫中羽林的首领是舒游,越国公亲子,皇后的亲侄儿,唯皇后俯首帖耳,其余人进来禀报,也只言皇后。掌管长安防务的,是宁国公世子,宁国公是越国公亲家,也是皇后一党。更有一个倒腾出兵器改革的烟火信号弹的楚国夫人,摆明车马的支持皇后。

至于长安京兆、粮草、国库……紧要关节,要不是掌握在皇后一党和越国公一党手上,要不就是中立派,偶有一二个支持林氏的,也翻不起多大风浪。

大臣们能混到现在,个个都是人老成精,心明眼亮,如今的形势,拱二皇子上位就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思及此。庞栋臣率先排众而出,拱手道:“启禀娘娘,二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