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侯府继室后我和离了(穿书)

第58章 第五十八章(2/3)

会就找闻将军讨名字,好你个猴精。”

舒宜忍不住笑。能看出,杜憨娃没有弯弯绕绕的肚肠,所说皆发于本心。他是的确对闻岱极敬服,甚至有些崇拜了。

闻岱搁下笔:“进了军中,就不要唤我菩萨了,只叫我将军,别的奉承吹捧,也一概不要。”

杜憨娃讷讷:“是、是……”

“小名终归不雅,我给你起个学名,”闻岱思忖片刻,“原本该是长者赐名,我不该越俎代庖,你家长辈可有说过对你的期望?”

“有,”杜憨娃赶紧说,“俺爹给俺起过名,先说叫柱子,想我长得像村口柱子那么长,一个人能种十顷田;后来又说叫大勇,想让我成个勇士,赶跑突厥奴子。阿翁都说不文雅,不好。”

苍如松在一边偷笑,闻岱没有笑,略想了想,道:“长者,高远也;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你就叫杜长武,如何?”

杜长武不住点头,闻岱便抽了张空白宣纸,蘸墨挥毫。片刻,便递过一张纸,上面是端正沉毅的三个大字:“既然有了学名,便也学学怎么写,回去也好讲给家人听。”

杜长武欢天喜地,捧着那张纸不知怎么感谢是好。闻岱淡淡一笑,朝外摆摆手:“去吧。”

===

营地平静了几日。突厥人似乎是被炮声吓破了胆子,据探路的轻骑禀报,他们撤退得很急,前方十余里都未再见到他们的影子。

闻岱将驻扎地清理干净,便拔营继续向北。所谓收复失地,就是这样一场场打下来,然后一里一里、一城一城地向北推进。

舒宜原本看营中皆是军士,并无百姓,还在猜想流民何在。拔营之时才知,闻岱一路北行,都在接收流民、收拢百姓。不过一是为了军纪,二是为了安全,他往往在整编百姓后将其安置到后方安全处。北方遭此大难,地方行政全遭摧毁,又是军务,又是民生,各类事务往往如雪片般在闻岱案上堆积如山,由他条分缕析,作出决策。

舒宜是代天巡狩,手上有权,商议之下,干脆随着闻岱大军一道北行,分担些庶务。

如今要拔营离开,军械辎重带走,营地便交付给成组织的百姓。离开之时,百姓皆出城相送,眼含热泪,却只不停向队伍中塞干粮:“你们可要一鼓作气,将那群强盗赶跑!”

军士都受过约束,坚辞不受。大军排列整齐,一路前行,成群的百姓追出老远方散。

虽然未见敌军踪迹,但大军出行,依旧严守军纪,前方广撒斥候,左右两翼一丝不乱,俨然若长城。

前方忽传来哗声,闻岱一抬手,旗兵摇旗,渐次传令,大军转瞬停住,摆出防卫的阵型。苍如柏带着一队亲卫冲出。

不过片刻,前方就安静下来苍如柏回报:“将军,是流民。”

闻岱习惯亲临阵前,带领冲锋,舒宜也跟着在较前的位置,抬眼一望,便望见远处情况。

拦路之人都衣衫褴褛,横七竖八拿着木棒、长刀等物,眼中闪着饥饿的绿光。

苍如柏及亲兵一至,他们认明了旗子,便抛下兵刃,自动投降,在亲兵的包围下走上前。

不等闻岱询问,为首之人便哭道:“总算等到闻将军来了,我等本都是大桓良民,如今没了家,不得已聚集起来,防备乱兵和胡人。如今闻将军已至,我们甘愿为您帐下小兵。”

闻岱一抬手:“起来,你们共有多少人?”

细细询问之下,这支流民约有一千多人,青壮六百。老弱妇孺都被藏在掩蔽出,青壮分批出来劫掠,以保证温饱。

其余青壮和妇孺自掩蔽处被带出来,也都是面黄肌瘦,见了闻字旗,便跪下放声大哭。

闻岱扶起一个抱着孩子的老妪,命军士先拿些干粮分下去。流民又是说不尽的感激流泪。

舒宜亲自一一造册登记,忍不住叹了一声。闻岱在旁,也是目光沉沉:“我终究只能约束我一军,乱兵伤人,真是可恨。”

他转头又吩咐苍如柏:“分粮时看着些秩序,保证孩子老人都先分,不许叫青壮多吃多占。那几个头领单独分开,不许私下串联。”

晚间,舒宜已将千余人的流民整理完毕,分队整编,大军寻了安静处扎营。营地中心燃起堆堆篝火,上面煮着粥,流民久未吃到热食,聚成堆眼巴巴望着。

闻岱检阅完营地,返回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