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的,你放心,阿耶还在这里镇着,不叫人给你拖后腿。”
舒宜眼眶一热:“阿耶……”
越国公摆摆手:“好在望峦也有胸襟,竟能包容你。我方才仔细问了,他的回答让我很放心。”
“你们到底说什么了?”舒宜按捺不住。
越国公笑而不语:“走吧,你们好好的,我和你阿娘就放心了。就这几日,朝廷的封赏要下来了,你和望峦先准备好,朝上还有得闹。”
翌日,果如越国公所说,朝廷派来了宣旨的宦官朱安。
闻岱在朔方前后待了近一年,功劳已不可计数,被封为正一品卫国公,大将军,统帅三军,麾下将领们也各有封赏。
宣旨毕,朱安笑眯眯不断奉承:“闻帅战功彪炳,培养出的年轻人也一个赛一个的年轻有为,真乃我大桓脊梁!”
大将军乃本朝武将最高职位,外加统帅三军的职权,虽兵符由皇帝下颁,但闻岱如今已是实打实的全军最高统领,可称一声闻帅了。原本他在军中便有不少故旧,朔方一役下来,麾下不少人都跟着获封。加官进爵,封侯拜将,哪个从军之人会不想要?从今往后,闻岱可算是军中隐然第一人,大桓的半壁江山了。
朱安在心中默默感叹,面上更殷勤热络了些。
闻岱克制地一点头,客气言谢,命身后两名年轻人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打赏荷包。
朱安推拒两下才笑呵呵接过:“闻帅客气,裴校尉、韦校尉太客气了,奴才不敢收。”
苍如松和苍如柏也上前帮腔:“朱公公才是客气,您就是那报喜鸟儿,跑一趟辛苦,我们兄弟请您吃茶,您别嫌弃。”
朱安笑眯了眼睛,连声说着客气话,临走对着闻岱连声恭维。闻岱话不多,只对他客气一点头,将他送至门外。
宫中宣旨之人走了,闻府便闭门谢客。如今闻岱在长安,便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闻岱不是高调的性格,索性一拒到底,少生事端。
闻曜和裴静姝、裴时玄跑出来,连蹦带跳,热热闹闹围着几人恭贺。
苍如松和苍如柏是闻岱身边最可信的亲兵与副将,大小战役从未落下,被擢为六品游击将军,从今往后也可称一声苍将军了。
韦希信和裴明彦都是此次在朔方参军,实打实从小兵做起,立功也不少,得封八品校尉。官位不高,却已迈入武将序列,况且两人俱年轻,在闻岱军中的起点很高,日后前程是望得着的。
他们四人在长安并无其余居处,和闻岱关系又亲近,便住在闻府,接旨也在闻府——日后该叫卫国公府了。
其余受封将领还有几十个,领了银米赏赐的士卒更是数不胜数。
裴静姝与裴时玄好久没见哥哥,正抱着裴明彦的腿黏糊。裴明彦两条腿一边拖着一个团子,扶额苦笑。
闻曜瞧得眼热,眼巴巴盯着父亲。舒宜推他一把,他便跌跌撞撞抱上闻岱的腿,闻岱扫他一眼,也笑了。
韦希信静立一旁,双手交握,触到舒宜的眼神,紧张又兴奋地笑了一笑。
舒宜放缓语气:“好孩子,干得不错。”
恢复所有记忆后,舒宜也终于知晓面对韦希信时那股莫名的熟悉与亲切从何而来,那不是什么原身的潜意识,而是自己的残存记忆。眼前这个少年,正是自己一手一脚,从一个圆团子带到身高七尺,舒宜说话时就更多了些随意的熟稔。
韦希信眼睛一亮:“阿娘!”
舒宜好笑道:“这么拘谨做什么?一年多了,你在军中忙,我在朔方也忙得团团转,竟也没好好见几次面。”
她笑吟吟打量韦希信:“黑了,壮了,人也精神了。”
“都是闻将军功劳,”韦希信在军中待了一年多,仍带着些书生气息,一板一眼道,“孩儿跟将军操练日久,自然早非吴下阿蒙。”
“一家人客气什么?”舒宜笑道,“走,虽不能大操大办,但家中摆个小宴庆祝一二,总是不过分。”
一行人便往正厅走,闻曜缠了会父亲又觉不好意思,小跑着过来找舒宜:“阿娘!”
舒宜握住他软乎乎的小手:“怎么了?”
“阿娘这些天去兵器坊,能带我去么?”
舒宜打一回长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