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是兵器坊刚有进展,臣女便来给陛下与太后呈览。”舒宜答。
待到方伯晏下学,舒宜便引着太后和方伯晏到了特意辟出的空地:“是火炮。”
顺着舒宜的视线看去,有一物被油布密实遮盖,看不出轮廓。
“火炮?”方伯晏想了想,“之前在朔方作战,火炮已然屡立奇功呀。还是说,表姐另有新进展?”
之前那竹制圆筒要叫火炮,舒宜自己都觉得亏心,只是一直锻不出延展性好的金属,只得拿竹筒暂代罢了。有了朔方矿产后,她又从长安召来黄道士加紧实验,终于炼出了不会炸膛、不会损坏的铸铁大炮。
也就是舒宜心心念念的、货真价实的火炮。
舒宜道:“之前的火炮,由竹木所制,不耐久战,也无法填充大量火药。如今铁制的炮筒,可比之前的好太多了。”
方伯晏还欲反驳,他明明看捷报之中,火炮作用甚大,但话还未出口,就叫揭开油布的火炮真面目摄去了心神。
黑漆漆、圆滚滚的炮筒,在阳光之下也显得寒意森森,沉重而敦实的炮体静默矗立。的确从外观上看,就跟先前的竹炮大不一样了。
再由兵士点火、实验。坚硬石砖垒成的墙体在火炮面前,就如豆腐一样轻易被破开。地上还留了一个黑乎乎深坑,虽已尽力辟开空旷地,远处仍有花木被波及。
方伯晏却顾不得怜惜花木,而是拍手直笑:“好!太好了!”
太后眼睛微眯,问:“此物可有投入实战?”
“并未,不过望峦已经反复实验,应当能投入实用。未防泄密,还没放出过风声。如今匠人和图纸我都带来了,宫中兵器坊也有留档,何时投入实战,还请陛下定夺。”
“可,”太后一点头,“我不懂军事,细务可在明日朝上提出,既然是闻卿实验,不妨多问问闻卿。”
方伯晏笑得很鬼:“我还在想如何抚平朝上争论呢?不想表姐还有这一招。”
“我可不止这一招。”
“我也有些想法,表姐不妨听听?”
两人凑作一堆,越说越激动,末了,舒宜简直笑得像只偷着鸡的小狐狸,方伯晏连连点头:“说定了,就这么办!”
太后在上首笑看,拨了拨描了细致花纹的指甲,点头道:“不错。”
=====
翌日大朝会,舒宜果然派人献上新制铁炮筒,还上了一封奏折。
奏折内容简洁直白,一一罗列了她在朔方所做事务,表示她楚国夫人在朔方,庶务农耕矿产马场事事操心,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才略有小成。可有人仿佛是见不得朔方蒸蒸日上,一见她回京便想要踢走了她吃现成的功劳。舒宜又在奏折中回顾了当初朝廷往朔方派官吏,被选中的不是告病就是告老,个个声称家有八十高堂要回去侍疾。怎么,现在朔方情形好了,您家高堂也不生病了?朔方地理位置何等重要,莫不是收了突厥的金银来搅乱大桓?
被她点名的很有几个是世家子弟,当初弃城而逃的林家郡守也在其列。
这一封奏折出来,叫得最响的几个世家立时沉默不语。
皇帝又命兵部大臣及几位将军同去看看新的铁炮。看过一次,观者无不赞叹。
季老将军年已七十,竟然手舞足蹈,还要亲自去点把引线过过手瘾。没人敢让老将军冒这个险,可更没人想触老将军的霉头,最后只得折中,由闻岱架着季老将军上前。
引线嘶嘶有声,火光飞快跃动,闻岱半搀着老将军快步后退,到了空旷地方,恭敬道声:“冒犯将军了。”
季老将军摆摆手,颇为欣赏地一拍他肩膀:“后生可畏。”
又几日,一骑自朔方飞驰而来,呈上朔方近况。
黄三娘条分缕析,将朔方自今岁初到如今的变化在折中一一陈列。
单说农事,朔方今岁便比往常增收三成,这还是在险些耽误春耕的情况下做到的。人口也恢复不少,当初逃散的百姓,还有周边郡县村镇的百姓,有不少都聚拢到朔方来。
安顿流民,充盈粮仓,这是多大的功德?
而这竟然仅是朔方如今盛景最微不足道的一角。
朔方地处戈壁,土壤贫瘠,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