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妈妈带着徐衡一行人去的是一座带两层小楼的院子,李冬冬和董筠住在二楼的两间厢房,徐衡跟李澍挤在一楼的客房。邹妈妈见徐衡这样安排,皱了皱眉,说道:“今日客人多,一时还真腾不出多余的院子。只是徐公子怎好跟李公子挤在一间房子里。楼上东厢房大的很,姑娘们不妨住在一起,两位公子还是一人一间好些。”
徐衡谦和回答:“妈妈不知,董姑娘昨日不巧染了风寒,要多多休息。冬冬啊,是个爱热闹的人,一刻也闲不住,若不是男女有别,晚辈恨不得叫她自己住在一楼。”
邹妈妈自知失言,哪有未出嫁的姑娘,跟朋友的哥哥住一层楼的。早前,安排他们住在这里,夫人也是想着他们三兄妹一人一间,姑娘住在一楼,两个小子住在二楼,既让他们兄妹独居,又不至于分开他们一家子。她自家只想着以徐衡现今在江湖上的威望,到他们府上做客还要跟别人挤在一起住,怕委屈了他,却没想到“男女有别”。邹妈妈不禁有耳根发热,她赶紧道不是:“是老奴失言了,老奴没什么见识,请公子海涵。”
“妈妈哪里话,是我等未事先告知。今日府中事忙,妈妈只管去吧,留个人带着我们去马车里取行礼就好。”
邹妈妈这才想起,竟是连客人的行李都没着人去拿,忙着说:“公子只管吩咐,叫丫头小子们去取便是。”
徐衡对着这个自以为好心的老仆和颜悦色道:“妈妈不知,我这两个妹子啊家什多,您留个路熟的小丫头带着我们去就行了。”
邹妈妈见他不领情,以为他生气,越发坚持,不待徐衡说什么,李冬冬说:“邹妈妈,我的东西,可不想叫没轻重的小子碰。”
邹妈妈哽住,连连道歉,慌忙喊个丫头来,吩咐她给贵人带路,自己又赔了一阵不是才走。
见她走了,李冬冬对着徐衡几人说道:“见这个邹妈妈,就知道那几位是什么样的了,秦姐姐那样好的人,真是,唉!”
“别人家的事,你就少说几句。快跟我去拿东西。”李澍说完就喊那小丫头带路,李冬冬看了一眼他大师兄,瘪瘪嘴,也走了。
徐衡又吩咐候着的小厮去马棚看看他的马,待到院子里只剩他和董筠两个人时,他对董筠说道:“咱们上楼瞧瞧?”
董筠欣然应允。
二楼的东厢房果然很大,除了卧房客厅,还有书房,布置的亦是十分雅致。徐衡叫董筠坐下,董筠见茶壶里水是热的,便倒了两杯水,待要喝时,却叫徐衡止住。他闻了闻茶壶茶杯,又把房间里角角落落翻了个遍,连房梁、花盆、灯台什么的都没放过。董筠奇道:“还能有人害你不成?”
徐衡道:“这里面颇有些缘故。”
“愿闻其详。”
徐衡把门窗都打开,又前后看了看,方才说道:“之前冬冬也说了,长孙家是五十年前迁到杭州府的。那时太夫人,就是刚才说犯了心疼病那位,才生下长孙勇,也就是我们说的长孙伯伯,生他时太夫人落了病根,时常要延医问药。杭州到底比汝宁便宜,邹将军心疼妹子,便请长孙爷爷,就是长孙如磐带着家小来杭州府,太夫人来到杭州,病症果然好了许多,唉,总之,长孙家就留在了杭州。但是,在杭州,长孙爷爷建不成好的剑炉,自然也铸不出上等的剑。大约过了五六年吧,长孙爷爷独自回到棠溪剑炉,闭关五年,带回了两柄剑,一唤虎啸,一曰龙吟。听师祖说,当日试剑大会,武林各派用剑的高手都来了,有不少人,才拔出剑,就被剑气骇住。最后,武当山当时的掌门寄山道长拿下了虎啸剑。寄山道长得了虎啸剑,真是如虎添翼,他依着虎啸剑悟出虎啸剑法,十数年,剑法已是入了化境。他老人家现今还在世,算来,已有一百一十八岁了。而龙吟剑,过去了十年,也无人能用它,长孙爷爷便请邹将军将宝剑奉于天子。天子虽不擅武,却颇爱兵器,他道龙吟颇有兴王之气,便把宝剑奉在紫宸殿。又过了五年,太子代天子出征北戎,皇帝便将龙吟剑赐于太子。太子出征三年大胜而归,皇帝又将龙吟剑奉于紫宸殿。如此,朝廷每逢大战,必赐龙吟剑于主将。皇帝为旌表长孙爷爷铸剑之功,便赐下名剑山庄之名,正门上的匾额亦是皇帝亲书,自然了,也连带着赐了许多田产珍宝。”
“所以,名剑山庄,除了有荡寇安澜,还有虎啸龙吟闻世。不过,这四把宝剑都给别人用了,他们自家就没留下什么吗?”董筠问。
“这便是名剑山庄如今处境艰难的缘故了。”
“处境艰难?”
“铸剑除了勤奋,还要看天分。长孙伯伯少时也曾跟在长孙爷爷身边学铸剑,亦跟着他舅舅邹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