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一十六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4/5)

李太后这才了然其中内情,但是,结结实实的,张居正停发度牒得罪了李太后,你让李太后怎么给佛祖交待呢?

  张居正和内廷的矛盾,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张居正是大明杀猪人。

  隆庆六年,宗室郡王之上,一共有三万人,到了万历五年,宗室郡王以上,就只有一万五千人了,全都被清汰掉了,而且严格遵守世宗皇帝在嘉靖四十一年制定的宗藩条例,郡王以下自谋生路,郡王以上,除了俸禄,两样不给,这也不给,那也不给。

  张居正和文人之间的矛盾包括不仅限于,考成法给百官套缰绳,不许他们混吃等死,清丈法查隐藏田亩、禁止聚徒讲学、查封了六十三家书院,杀了何心隐等知名儒士,清庠序整饬学政,导致学子们三次考不中功名就领不到国朝俸禄。

  高拱认为张居正该死,张居正跟边将们来往极为频繁,私下书信极多,而且还庇佑了不少的将领,大明大将军,京营总兵官戚继光,都曾经是张居正的门下走狗。

  张居正该死,张居正跟冯保关系缜密,这是和司礼监关系密切,张居正还跟缇帅朱希孝关系密切,给成国公朱希忠请了王爵。

  而张居正本人,又眦睚必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私德不修,是个坏人。

  这是臣子?这分明就是摄政王!

  张居正不该死,谁该死?

  他高拱就打算敲掉司礼监,就被赶回了老家,两次都差点做了替罪羊,所有人都要他死,凭什么!他张居正不死?!

  王崇古看着高拱,面色复杂的说道:“这件事,我倒是能解释一二,上一次陛下在文化殿议事,有一件棘手的事儿,首辅次辅阁老廷臣,都没有太好的办法,陛下说了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哈哈哈!”

  王崇古想了想,忽然释然的笑了。

  多!大!点!事!

  别的方面当然可以批评张居正,但是能力上,不如张居正就不如张居正呗,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天下也就陛下能跟张居正掰掰手腕走几招了,张居正是臣子,天然劣势,往往还斗不过陛下。

  “是孔府的事儿吗?”张居正询问道。

  “是的。”王崇古点头说道。

  张居正听闻,立刻摇头说道:“那陛下太看得起我了,我对孔府也是束手无策,这事只能陛下来,臣子做不到的。”

  孔府的案子越查越是心惊,闹得朝臣们都不知道如何定性,实在是孔府做的太过分了。

  拜谒孔庙,入门前,需要买门者以入,就是要给钱,不给钱不让进,你是儒生也得掏钱,而且价格不菲,一个人就要三两银子,是为了修缮孔庙所收,大人小孩都收钱,怀里抱着的孩子,要沾圣人的气息,还要加钱。

  天下士人心目中的圣地,到地方先给钱才能拜,孔圣人的庙,都是铜臭味。

  孔圣人提倡有教无类,孔家庙则是没钱别进门。

  刚入瓮城,就会看到一个楼阁,而后上面有个牌额,上面写着‘梁山伯和祝英台读书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浙江,结果孔庙里居然有这么一个地方,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之所以设立这么一个牌额,是为了收银子。

  没错,求美好的姻缘,孔庙也能求,价位各有不同,一百一十一两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之类的,孔圣人的业务广泛,连姻缘都管。

  过了瓮城,就是仪门,打眼望去,就是一个孔子手植的桧树,这棵桧树,孔府的人说是孔子手植,已经有了灵性,是千年桧树君。

  在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那之后便是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到了隋末唐初,千年桧树君枯木逢春,活了!

  到了唐高宗乾封三年,这树君又枯萎了,这一睡就是三百七十四年,就是宋仁宗年间了。

  这棵树贼有趣,到了南宋建立的时候,枯萎了,到了元世祖三十一年,再次枯木逢春!这树君有灵,到了元末又枯萎了,这一次枯萎的时间短,到了洪武二十二年,再次枯木逢春,蓊郁繁盛了起来。

  孔府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数千年树君的故事呢?

  自然是为了:孔氏子孙恒视其枯荣,以占卜世运焉。

  既然这棵树这么神奇,那自然可以卜吉凶了,任何到了孔子手植桧树树下之人,可以买枯叶焚之卜吉凶,喝下可以获得树君的赐福。

  千年的桧树君有灵性?孔夫子知道自己,怕是能从棺材里跳出来,打死这帮不肖子孙,要知道,孔夫子对于鬼神精怪之说,态度就只有一个,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不讨论,结果他的庙前,摆着一个桧树君,夫子气不气不知道,倒是儒生们给气坏了。

  过树君之后,就是杏坛亭,上面有个石碑,写着杏坛二字,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杏坛二字,是党怀英写的。

  这个党怀英何许人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