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4/5)

  三娘子没有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继续说道:“成吉思汗征伐泰亦赤兀部时候,登上了高地,铺好了马鞍,把金腰带挂在脖子上,合掌祷告说:我作为可汗,不是因为我有强健的体魄,而是我顺应天命;我作为可汗,不是因为我有超人的智慧,而是我依赖天恩祖德;我可以扫平仇敌,是苍天的眷顾;赖长生天之赞力,得天地之帮助。”

  “陛下发现了吗?”

  “发现了什么?!”朱翊钧根本没听明白三娘子在讲什么东西,这东扯西扯的到底在说些什么。

  三娘子这才开口说道:“草原其实和中原信奉的都是天,不是具体的人,不是人变成了神,也不是教义,而是一种天命之下的规则,这和佛家、泰西的景教、回回的买买提,是不一样的,草原、中原的信仰和别的地方不同。”

  泰西的教派信奉的是耶叔,佛家的如来佛祖是悉达多·乔达摩,回回的是先知买买提,这和草原的长生天、中原的老天爷,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别的信仰,都是存在过的人。

  如果按照宗教的基本规律,成吉思汗取得那样的成就,草原应该信奉成吉思汗才对,但草原的共识仍然认为成吉思汗是人间的王,而不是天上的神,所以信仰还是长生天,或者说,老天爷。

  “史记说,匈奴是华夏苗裔,应当是有道理的,陛下赶紧进攻吧,吊民伐罪,把土蛮汗和俺答汗这两个虏王,赶紧抓到京师来斩首示众吧!”这就是三娘子谈到长生天实际上就是老天爷的根本目的,都是一家人,作为四海一统之大君,作为皇帝陛下,赶紧王化草原!

  她在催促皇帝赶紧武力征服,加上政治、文化、经济的羁縻,让草原人安安稳稳的放羊,过几天安生日子。

  朱翊钧听明白了三娘子到底在讲什么,点头说道:“大明骑兵只有万余,力有未逮,朕只能说尽快吧。”

  “那妾身就在归化城洗干净等陛下俘虏妾身哦!”三娘子站起身来,结束了这次的奏对,反正偏殿召见,除了宫女就是宦官,她也不嫌丢人,本该写起居注的中书舍人,总是在入厕。

  “净胡说。”朱翊钧挥了挥手,又嘱咐了冯保几句,三娘子要在京师过年,不必安排在四夷馆,安排在会同馆驿就是。

  三娘子站在文华殿前,看着漫天的大雪,这场雪很大,她知道今年仍要在京师过年了,她真的好好研究过长生天的具体含义,长生天是无形的、存在于万事万物、时间和空间的规则,和中原的天命观是一个东西。

  她回头看一眼皇帝,知道自己离久居大明的时间不远了。

  对于三娘子期望发生的事儿,朱翊钧只能说,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

  朱翊钧是个重信守诺的人,这一点,是大明内外人人周知之事,但到了现在,朱翊钧有一件事,仍然没有兑现,就是当初答应过谭纶收复大宁卫和河套之地,这个承诺只实现了一半,还有一半未曾实现。

  承诺不兑现,朱翊钧也是如鲠在喉,但现在大明的骑兵仍然没有足够的机动力征伐草原,万历七年第一次廷议,张居正就说,今年新政的主要方向,还是富国强兵,强兵是扩大海防巡检的数量和组建骑兵。

  大明在洪武和永乐年间,长达十三次对草原大规模进攻,自此之后,大明对攻伐之事,就逐渐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进攻的能力,随着兴文匽武的大势所趋,进攻逐渐成为了一个奢求,大明只有一个张居正明确提出过振武强兵,并且付诸于实践,其余的首辅,都没有如此明确的这么说过,即便是到了明末,各种督师层出不穷,仍然是以文御武。

  连说都不敢说,可见振武二字的阻力有多大。

  张居正被百官所诟病的地方一共有三个,第一是考成法,把百官当牛马使唤;第二个就是振武,作为文官,给武将事权,算什么文官;第三个就是搞一言堂,阻塞言路。

  朱翊钧伸了个懒腰,大明蒸蒸日上!

  他有时候很羡慕朱翊镠,这小子最近在家里搞了个花台,让万国美人登台跳舞,根本不顾及严冬,连裤子都不给美人穿,玩的很开心,羡慕也只是羡慕一下罢了,朱翊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铁岭卫,李成梁花楼外,新任的巡按御史侯于赵,在经过了长达半月有余的跋涉下,终于来到了辽阳赴任,刚到辽阳,侯于赵就把巡抚周咏叫上一起逛花楼了。

  侯于赵是个循吏,周咏是个儒生,周咏很不喜欢铁岭卫,把这里叫做魔窟,也很不喜欢花楼,把这里看做是龙潭虎穴,有辱斯文。

  侯于赵到地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把周咏拉到了铁岭卫,大家一起逛花楼。

  “宁阳侯军伍出身,他喊伱来,你不来,他当然是事事都给你对着干啊。”侯于赵在大宁卫搞屯田的时候,就听说了李成梁和周咏之间的矛盾,起初,是一个很小的矛盾,甚至连口角之争都算不上,但是这矛盾和间隙越来越大,甚至弄到了文华殿上。

  侯于赵看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