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臣静悄悄,必然在作妖!(4/5)

 大国小国皆是如此,比如倭国现在的战国大名乱战,从应仁之乱算起,已经打了116年,好不容易在织田信长手里有结束的趋势,因为大明的干预,再次变得遥遥无期了起来。

  大明要这四百万石的粮食,不过是加速了安南国南北对峙局面的恶化罢了。

  “大火收汁,再给他们添把火,卖他们点军备!”朱翊钧思索了片刻,他决定踩油门。

  朱翊钧也是个读书人,读书人特有的心狠手辣,朱翊钧也不缺,他不想办法调和安南国南北之间的矛盾,反而加速局面的恶化。

  目的自然是让他们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下,要么全都毁灭,大明好趁机收复交趾十三司,要么打出一个结果来,不要再这么扯头发了。

  安南国不是大明的属国,是属地。

  安南国在大明正式的称呼是:安南都统使司,北莫僭主莫茂洽是安南都统使,从二品武官。

  这都是名义上的,安南国还是事实独立,大明对其连军事羁縻都算不上,因为没有驻军,只有简单的政治羁縻,册封了都统使,礼部甚至干脆直接将其称之为安南国。

  作为大明皇帝,对属地的内乱不想办法平息,反而添油加醋,烈火烹油,生怕热闹不够大,这多少没有仁恕之心。

  但,大明优先,大明利益至上!

  “先生对于织田信长所请,希望大明派遣海防巡检保护安全之事,怎么看?”朱翊钧询问张居正对于成立在倭京都地检特搜部的看法,朱翊钧简单陈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去倭国倭人头上作威作福,倒是没什么,大明军兵前往倭国又不是去受罪的。”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道:“织田信长其实在投机取巧,大明一旦派遣了海防巡检前往,即便是不提供任何保护,织田信长的目的就达到了。”

  “因为海防巡检一到,意味着织田信长被大明认可了,即便是没有倭国国王的册封,他也是实际上获得了类似的地位,方便他下一步的行动。”

  “更加明确的说,织田信长请朝廷派海防巡检过去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借助大明天威,来确定自己的路在何方。”

  织田信长之前走的路线是天下人,他想要结束倭国层层架空的政治结构,改变倭国普遍的下克上的风气,拒绝接受天皇册封的征夷大将军,也不寻求大明的册封倭国国王,走的就是一元专制的路线。

  但是这个路,现在走不通了,织田信长在大明多次里挑外撅之下,完全无法推行自己‘天下布武’,也就是武力统一整个倭国的构想,退而求其次,接受了倭国天皇册封,成为了新的安土幕府。

  除了来自倭国天皇册封之外,他还需要大明的册封,才能完成幕府建设。

  但大明在册封这件事上,一点都不积极,足利义昭还活着,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昭才是被大明认可的倭王,这可是永乐年间的祖宗成法,哪怕大明皇帝有这个打算,也是对大明礼法的巨大挑战。

  织田信长想要获得大明正式册封,困难重重,所以他换了个路,请大明天兵驻军,来迂回获得大明认可。

  哪怕这种认可没有任何的书面保证,甚至连一道圣旨都求不到,但这已经是织田信长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原来他是这个打算。”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动着,笑着说道:“织田信长聪明反被聪明误,请神容易,送神就难了,如果大明真的派遣了海防巡检去京都,恐怕,整个安土幕府生杀予夺大权,都在大明手中掌控。”

  “用完全的俯首称臣、把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命,交到大明的手中,来换取不存在的认可。”

  张居正吐了口浊气说道:“他在豪赌,赌大明不会做那些下三滥的事儿,同样在赌国运,把整个倭国的未来当做了赌注,推上了赌桌,赢了,他就是倭国第一功臣,输了,也不过是性命而已。”

  “倭国的局面,已经不能更坏了。”

  张居正从政治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立刻发现了织田信长的打算,他哪里是请的戍卫,分明请的是大明皇帝的圣眷。

  织田信长改旗易帜,改变了过去天下布武的打算,需要一股凌驾于倭国所有人的力量,帮他完成掉头。

  大明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得到大量的好处,大明在倭国的刺探活动,有了官方合法的身份之后,就变的更加轻松和简单,对于倭国的水文地理的勘测,对于倭国各个大名的动向,都可以掌握在手中,大明可以更加方便的获取倭银等等。

  “先生以为该不该答应呢?”朱翊钧询问着张居正的明确态度。

  张居正往前探了探身子,低声说道:“答应他,用倭国海防和海关作为置换之物,大明在倭设立专门的海防巡检缉私营,就驻扎在大阪湾,日后倭国一应海贸都饷,皆由大明负责,缉私和都饷皆归大明所有。”

  “以防止倭患的名义。”

  织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