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五百九十五章 严刑峻法,这个恶人朕做了(4/5)

银,差役官自雇募,这里面前面收税可以实现,已经清丈、普查丁口,将人头税按照上中下贫四等分到田亩里,这个可以做到。

  但是差役官自雇募,真的可以做到吗?

  征伐劳役的时候,各个地方衙门不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去推脱,暂缓或者干脆赖账吗?要知道,问衙门要账极为困难,因为衙门是权力拥有者,民告官先打三十大板的当下,怎么保证地方衙门在自雇募的时候,履行自己的承诺?

  到时候,所有的欠账的百姓,都到朝廷、都到皇宫里去伸冤?

  势要豪右的代表,松江孙氏,孙克弘代表着是势要豪右们和松江巡抚申时行沟通之后,提出了这两个一前一后的问题。

  除此之外,孙克弘在和申时行沟通的时候,发出了第三个问题,一条鞭法的货币税,所仰赖的白银,一旦停止流入,仅仅靠着卧马岗的白银,是否能够支撑起一条鞭法的白银流转。

  这个问题,不是基于松江府的现状询问,松江府通衢九省,集散天下百货,大明哪里缺银子,松江府都不会缺银子,这也是松江府率先从小农经济蜕变为商品经济的原因。

  孙克弘是站在大明势要豪右的立场上,询问在天下广泛实行的时候,白银流入就必须保障,大明必须有足够充足的货币,一年连一千万银币都轧印不了的朝廷,还要在大明两京一十五省推行一条鞭法,现实条件似乎并不允许。

  “孙克弘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是朝廷推行一条鞭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朕、辅臣、廷臣们思考问题还是欠缺了一些,即便是基于矛盾说,我们已经考虑到了一条鞭法的种种问题,但依旧需要广泛征集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才能在政令之初,就做出布置,不至于出现问题的时候,手足无措,闭眼装死。”朱翊钧吐了口浊气,郑重其事的说道。

  一条鞭法还没开始呢,大明朝廷,就被问住了。

  现在的大明,决策的时候,已经尽量去自下而上的考虑,但一条鞭法的试行,似乎仍然有些想当然。

  白银流入仰赖海外,这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可以暂且不提,也是日后一条鞭法推向全国的时候,才需要面临的迫切问题,而剩下两个问题,就成了拦路虎,绊脚石。

  “前两个问题,一个是吏治,一个是下情上达,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一定会变成苛政猛于虎。”朱翊钧的手指敲着桌子,思考着其中的解决之道。

  “陛下,其实有个办法可以解决。”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道:“对田赋进行加税,一条鞭法之下,从三十税一,到十税五,这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

  张居正拿出了老办法来,加税。

  这次不是威胁势要豪右,而是面奏皇帝,是真的有这个打算要推行。

  十税五,50%的逆天税赋,地方衙门、势要豪右想搞巧立名目、想搞乡部私求,都是难如登天,毕竟大明的百姓并不温顺,真的让他们活不下去,操戈索契之事,就会再次发生。

  逻辑就是加税抑兼并。

  “陛下,臣的办法是减税,大明商税的比例累年提高,完全没必要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身上打主意,臣以为完成了小农经济蜕变的松江府,可以大胆一些,直接取消田赋,反正也没多少了。”王崇古简单的说明了自己的办法。

  减税,通过设立官厂,利用官厂利益上交来弥补这个亏空。

  减税的确会加剧兼并,但当下大明已经是兼无可兼,并无可并,索性直接不要田赋,站起来,把油门踩进油箱里,直接完成所有的兼并,让百姓进入官厂之中。

  这也是一种办法。

  “你这不是胡闹吗?英格兰那个圈地运动,搞得都城遍地乞儿,大明京堂两百万人,遍地乞儿,得乱到什么地步?你是刑部尚书,你能不知道?松江府也不遑多让,240万余丁口,突然多几十万的乞儿,这松江府岂不是成了群魔乱舞之地?”张居正立刻反对。

  “英格兰弹丸之国,有多少百姓?大明有多少百姓?你这减税政令一下,大明遍地流民。”

  王崇古猛地站了起来说道:“你加税,难道就不是制造游民堕户了吗?朝廷加到五成税,百姓还活不活了?倭国那些完蛋玩意儿,说那些个大名是人渣,那都是抬举他们了,倭国加税比你这五成还要高!”

  “元辅没有考虑过加税的恶果吗?!”

  “所以才十税五啊,大明百姓又不是倭人!减税,朝廷减税,穷民苦力谁去管?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从农户身上收税,地方的衙门,会管农户的死活?”张居正也站了起来,拍着桌子大声的说道。

  王崇古吐了口浊气厉声说道:“所以,官厂团造是一部分,还有工兵团营,我这路数,至少还有安置之法,不怕流民遍地,伱这加税加到这个地步,是打算把走投无路的穷民苦力,面上刺字,做贼配军不成?”

  “两宋那群混账读书人,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