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八百二十六章 织田信长之死(4/5)

冲进了狭窄的粮道之内。

  不仅仅是赤松则房造反了,在这一天,很多大名们,选择了造反。

  织田信长忘记了,他这条命是谁的,他这条命不是他的,是大明皇帝的。

  因为本能寺之变中,大明军在李诚立的带领下,进入了本能寺,救下织田信长。

  本能寺看似是明智光秀发动的,但能够发生,本身说明,在倭国,想做明智光秀的可不止一个人,多少人蠢蠢欲动的野心,都因为大明军在侧,而动弹不得。

  这是一种默契,大明册封了倭国国王,大明守备千户所提供了保护,这些大名们,不敢有任何的动作。

  当织田信长打算对大明使者动手的时候,这种默契被打破,所有人都开始了动手。

  “噗。”

  一把太刀砍在了织田信长的肩膀上,很快,他的背后又被太刀划开,一刀两刀,刀光剑影之中,一道道的箭矢、铅子呼啸而至。

  织田信长拼命的反击,但他已经完全力竭,他跪在了地上,又中了几刀之后,倒在了血泊中,看着甬道狭长的天空,喘着粗气,忽然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

  他累了,真的很累,他宁愿做回那个尾张大傻瓜,也不愿意再做这个名不副实的天下人了。

  他竭尽所能的想要带领倭国走出困境,他想要倭人过得更好一点,而不是饱受战国战乱之苦,他努力了,倾尽全力,但最终功亏一篑。

  让他无奈的是,他最终没有死在大明军的手中,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

  他歪了歪头,看向了急匆匆跑来的大名们,他们面色焦急,拼命的击退了袭击的武士,冲到了织田信长的身边,大声呼喊着医官前来诊治。

  这是在惺惺作态,即便是在倭国,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叛徒,等到他必死无疑的时候,再冲过来表现自己的关切。

  至于这些大名、倭国,日后会怎样,只有天知道了。

  织田信长没有留下任何的遗言,缓缓的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片他用力守护过的土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额…”高启愚站在牙旗之下,端着千里镜,看着二条城发生的种种,愣愣的看了许久才说道:“我抱着必死之心而来,就是为了看他们内讧不成”

  “我倒是忽略了倭国喜欢下克上的风气。”李诚立一脸哭笑不得的说道:“要不是大明军镇着,这帮大名,恐怕早就动手了。”

  高启愚有些无奈的说道:“下榻迎恩馆,等着倭国内斗出一个结果再说吧。”

  都是带兵的大名,不达成共识,织田信长就暗地里自己调兵,要袭杀大明使者,这个结果,大明方面的使者团,都没想到。

  到了下午的时候,京都传来了消息,织田信长重伤,正在紧急救治之中,还请天使稍安勿躁,这个消息一出,高启愚就知道,织田信长已经死了。

  如果真的是重伤,就会隐情不报,一直等到有个结果,才会对外宣布,既然对外宣布重伤,基本可以肯定已经死了,让所有人做好准备。

  秘不发丧,确定权力交割,这种事,在哪里都不算罕见。

  这一等,就等了十二天的时间,一直到二月十四日,才有了确切的结果,织田信长真的死了,这十二天的时间,京都城内,时不时就会传来厮杀声,甚至有一次持续了三日之久。

  到了二月十四日,杀戮其实还在继续,但是京都城把织田市交还给了大明使者。

  织田市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甚至没人惊动她,城里的大名们没有下手的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她是大明派来的。

  杀了织田市,和杀了高启愚没什么差别,都是打了大明皇帝的脸,大明皇帝丢了脸,遭罪的就是他们这些大名了。

  又等了七天,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京都的厮杀终于结束,羽柴秀吉担任关白,被天皇册封为了太政大臣,获赐丰臣氏,至此倭国的实际话事人,成为了丰臣秀吉。

  “这份对织田信长评价的论断,我们并不认可。”高启愚看完了京都方面送来的文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将文书交给了使者,让他带回去。

  丰臣秀吉以关白的身份下的第一道关白令,就是给织田信长定罪。

  在这份近千字的关白令中,织田信长成了大恶人,一个依靠自己武力为所欲为、威逼皇室、残虐下人、破坏了神佛教权的大魔王、大恶人。

  丰臣秀吉给织田信长定了十宗罪。

  其一蔑佛诛圣,主要是焚比叡山延历寺,三千佛阁化焦土;屠长岛愿证寺,二万信徒填沟壑;更毁石山本愿寺,佛敌恶名远播唐土,这是事实,也是织田信长被称之为第六天魔王的原因。

  但其他的都是罗织罪名了。

  有的是胡说八道,比如其二乱破国体,假布武之名行暴虐之实,强征十五国农兵,致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