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五章 用有形的军靴,踩在了无形的大手之上(5/5)
如果要八年采伐,一亩地种110棵,如果五年采伐,可以一亩地种167棵。
这种木材的质量有点差,不是栋梁之材,但用来造纸、燃料、家具还是足够用的。
“柯博士已经在五原府开辟了37处官办林场,从后年起,就可以收获第一批速生杨木料了。”朱翊钧满是笑意的说道:“他不仅不要钱,还给朝廷赚钱。”
柯延昌是河南开封兰阳县城关镇朱庄人,是农民的孩子,祖上全是农夫,他本来叫柯柱,因为种地种的很好,在宝歧司建立的时候,被开封府送到了朝廷,和皇帝一起师从大司农徐贞明。
万民负责上升,肉食者负责螺旋。
柯延昌培育的速生杨,解决了吃饭重要还是保山林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绥远的一些人,对朝廷限制时令入山伐木的政令,非常不满,但碍于大明京营强悍,敢怒而不敢言,但愤怒压制久了,总会出问题,而朝廷也给出了新的解决办法。
要吃饭,也要保山林,进山伐木又累又苦,其实也不怎么赚钱,伐木很累。
抢大自然不如自己去种。
柯延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尽量不需要朝廷专项拨款的前提下,阻止了陕甘绥地区的植被继续减少。
朱翊钧有些感慨的说道:“人在自然面前,如同蝼蚁,柯博士看起来有些不自量力,螳臂当车,想要阻拦陕甘绥地区自然禀赋的进一步恶化。”
“毫无疑问,他是个伟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