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八百九十六章 万历第五大案,诚臣张居正之错(4/5)

“陛下,太祖高皇帝已经龙驭上宾了。”

  “如此。”朱翊钧明白了张居正和沈鲤的意思,朱元璋已经活在了历史里,而朱翊钧这个皇帝活在现实。

  朱翊钧再想了想说道:“那就按先生和礼部的意思办吧,朕突然想起了朕办的开沽点检,也确实该热闹热闹。”

  开沽点检日在五月最后一天,朱翊钧每年都会办,其实就是为了凝聚力。

  大肆操办万寿圣节,也是为了凝聚力。

  “陛下圣明。”张居正长松了口气,终于解决了一个让他寝食难安的心头之患,皇帝威权的丧失,他张居正也有责任,现在纠正,是亡羊补牢,但为时不晚。

  “先生这一套礼法走下来,没个十五万银根本走不完,但是应该做,也就不心疼银子了,每年有这十五万银,能办多少个林场了。”朱翊钧的话有点颠三倒四,他是真的心疼银子。

  这银子当然花的值,人心凝聚是多少银子都买不到的,但该心疼还是心疼,不是一次花销,是每年固定开支。

  “申时行从北衙来了封奏疏。”张居正拿出了申时行的奏疏。

  朱翊钧看了半天,起初还有些不太在意,看着看着,皇帝的面色逐渐严肃了起来,他将奏疏递给了冯保说道:“冯大伴,你看看这读书人多坏啊!”

  “可不是吗?”冯保没看奏疏,先接话茬,他看完之后,由衷的说道:“确实坏。”

  申时行的奏疏说的是费利佩给大明加关税的事儿,申时行不赞同皇帝直接对等加60%的关税,而是提出了一个名叫关税配额的想法。

  关税配额,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对泰西各国,根据关系和友善度进行关税配额。

  日后再有番夷冒犯天朝上国,就给它不断的缩减关税配额,一来,有时间去调整原材料供给,找到替代;二来,通过这段时间不断对其他国家施压,达到孤立敌人的目的。

  西班牙给大明上了30%的关税,大明对等报复30%足矣,缩减掉西班牙的份额,就可以配给给法兰西、英格兰、葡萄牙、甚至是各个总督府。

  这些国家、总督府不能白拿这个份额,就要表态,对西班牙加征关税、谴责费利佩二世倒行逆施、断绝港口租赁、断绝货物往来。

  这就是友善度的实际应用。

  哪怕是明面上的表态,也足够费利佩喝一壶了,因为国与国竞争,是不会清楚对方真正的用意,表态可以是假,也可以是真。

  西班牙是个大肥羊,分而食之,大家都能吃饱饱。

  加倍报复固然爽快,但关税配额,可以里挑外撅,加剧泰西各国、总督府和本土之间的矛盾。

  “果然没有起错的外号,申侍郎,果然是端水大师。”朱翊钧啧啧称奇,这申时行这一手离岸平衡,可谓是玩的出神入化,给大明的政策调整,带来了许多的灵活性。

  端水大师的身段,果然柔软。

  “就按他这个办法进行吧,加60%关税的圣旨,下章市舶司了吗?如果下章了就收回,执行新的命令,如果没有,就不必下章了。”朱翊钧下达了明确的命令。

  他食言了,收回了很难执行的圣命,一气之下,加了双倍,这种一看就是有些赌气的政令,多少有点儿戏了。

  真的执行下去,他朱翊钧岂不是要跟费利佩二世一起坐小孩那桌?

  完全不如申时行这关税配额歹毒,对于泰西诸国和各总督府而言,不想被大明牵着鼻子走,可以不到大明来做生意。

  “陛下圣旨还没有下章,要等到陛下见过诸番使者,做出最后决策后,才会下旨。”张居正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突发事件,张居正当然要等一等。

  圣旨也是有限到时间的,在限到时间之前,皇帝、内阁可能会对政策进行修改,这限到时间,就是为了保持灵活。

  要是整天朝令夕改,是自己不尊重自己,政策的不确定性,会给基层执行的时候,带来巨大的困扰。

  在皇帝没有见完使者,没有最终确定命令之前,内阁仓促发旨,才是对皇权的不尊重。

  王崇古对这份奏疏高度认同,他带着一些怒气说道:“这也不是歹毒吧,也不能怪申时行,也就是我没在市舶司做过事,想不出这等法子来。”

  “但凡是西班牙离大明近点,就一定要让费利佩知道,戏耍大明的后果!”

  “他费利佩连谈都不想谈,先给大明加了30%的税再遣使者来,怎么,我大明在他眼里,就如此的卑贱吗?他提什么条件,大明都得受着?”

  “当真是十七年大帆船贸易,做了十七年顺风顺水的买卖,给他脸了!”

  “什么东西!”

  在大明国别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大明对外的核心利益就四个字,那就是天朝上国,就像西班牙的日不落荣光一样,是核心利益,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