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经常说的大明汉语,这人生逼格也提高了不少,对赵辅就更加尊重了。
而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词语成了朝鲜军营之中的特色,几乎很多对话之前,都要加上这么一句。
%%……,去你妈的,……去他妈的%……%思密达……
大概意思就是,今天的中午饭真难吃,我去找厨子理论,他竟然对我说去你妈的,爱吃不吃,我当时就忍不住了,回他一句,去你妈的,老子不仅要吃饱,还要骂厨子……
而在训练士兵的时候,赵辅也没有闲着,经常性带着亲兵在南朝乱晃悠,不到一个月,就将整个南朝鲜给逛了一大圈。
锦城君李瑜也不过问。
他以为赵辅就是出去透透气,看看我们朝鲜的大好山河。
但实际上赵辅所带的亲兵中,有几名绘图的高手,他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朝鲜南部的情况全部摸清楚了。
与北部多山地相比,南部的整体地形就比较平坦了,首先汉城周边就是一个大平原,平壤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易守难攻,可汉城对于平壤来说,就是易攻难守。
赵辅也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虽然朝鲜国小民寡,但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他们的上层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属于大明文化圈,其次是朝鲜对于普通百姓的管理,极为不人道。
现在朝鲜的北方改土为流搞得火热,多少女真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朝鲜的普通百姓,成为大明的改土为流的对象,就跟石亨看齐。
实际上,赵辅也经常研究北方的地图,平壤的周围环境。
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明军完全有能力,在十天的时间中,攻破平壤,继续南下,汉城现在的军备力量,五天,就会被攻破,而后携大胜之威,席卷整个朝鲜。
这是丰功伟业啊。
自己临行之前,陛下就曾经说过,要封自己为侯,可他若是没有什么军功,陛下也没有理由封自己侯爵啊。
奋斗的目标一下子就出来了。
拿下朝鲜,才能封侯。
不然自己就跟那李广一样,终其一生也封不了侯爵。
所以赵辅开始做起了铺垫。
他主动要求训练士兵,便是要结交底层的官兵,实际上汉城的高层到现在都没有搞明白一件事情,他们之所以经常失败,就是因为上层与底层直接的士兵,根本就没有一点联系。
在首阳君的时候,大多数士兵还曾经见过首阳君,可现在是锦城君了,他天天不是府中作乐,就是在王宫中跟着国主吹牛,从来都没有想过走进军营转一转。
若是说,锦城君是国家的朝政大臣,不方便前来,那也罢了,可郑棕,成胜,俞应辅等这些领军政大将,在此时也是贪图享乐,从未到过军营之中。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事情。
就拿大明来说,现在皇帝陛下还未亲政,可他亲政之后,一定会有一场校兵之事,而且就算是太上皇朱祁镇也曾经去过校场。
但朝鲜南国汉城对于军政的发展已经畸形了,他们的大将不来,国主不来……
自己不重视,还指望着带领他们打胜仗,这怎么可能。
就当士兵们觉得自己是工具人的时候。
大明朝的山东泰宁上将军,赵辅出场了。
他要训练他们,教给他们如何在战场上存活下来,还组织一场场的野炊,能吃肉喝酒,最重要的是,这上将军也不嫌弃他们粗贱,还经常住在军营之中。
就这样,这些士兵,包括中底层的管理者,都对赵辅有着莫名的好感。
而且最重要的是,赵辅教导过后的士兵,都是朝鲜军的主体,他们扩军之后,来的都是青壮,这些类似于职业的士兵,便能在臃肿的军队之中占据主导地位。
若是过上了四五年,他训练的士兵再有所提拔,那么整个朝鲜南军就会被埋下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明军在赵辅的带领下南下进攻汉城,即便这些士兵不会充当带路党,但也能给朝鲜汉城更大的压力,你们的兵是我带出来的,你相信他们阵前,不会反水吗?
而自己又绘制了地图,已有了完全的准备。
便给陛下写了一封秘密奏章,他想着朱见深肯定会对自己的想法感兴趣,便一直等着回信。
过了半月,他收到了朱见深的回信。
朱见深并没有全部否决,只是让赵辅接着铺垫,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在由赵辅主持灭朝之事,并承诺,若是赵辅在付出极小的代价为大明打下国土,便擢封其为釜山侯。
看到回信后的赵辅是又有些失望,又有些惊喜。
失望的是,自己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惊喜的是,陛下对自己的提议感兴趣,当下在朝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