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449章 同化(1/2)



  平凉城南五十余里,平凉河。

  这条河的水流并不湍急,此时的河面之上,到处都是逃难的人,有三万人之多,他们想要跑到河的那边,对于这些百姓来说,离升龙东京城越近,他们就越安全……

  这些人有的是普通的安南百姓,有的是平凉城的守军,官吏,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份没有一丝差别,都是为了生命安全背井离乡的人。

  明军在六日前,大举来犯,平凉城守军不过千人,户丁不过两万,面对明军的兵锋,没有一丝反抗之力,只能弃城而逃,他们也不敢走大路,怕被明军抓到,只能从山间小路上行走,五十里的山路走了两日。

  在他们逃跑的过程中,沿途的百姓看到了大规模的逃跑队伍,也都是收拾行装,加入了逃亡大军……

  这才导致了平凉城以南房舍皆空,宛如无人之地…………

  一个扎着两个辫子的幼童坐在黄牛的背上,时不时的回过头去看后面的大部队,显得很是兴奋,他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场面,当然他对于自己为何要逃亡也是一知半解…………

  除了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之外,所有逃亡的人眼中都没有一丝光亮,显得很是麻目…………

  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明军统治的时期。

  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大明给安南带来了很多东西,也建设了很多制度,大明是做过努力的,想让“安南人同化于中国人”。

  比如,农历九月,男女不许剪发,妇女必须穿短衣长裙,与中国衣冠制度相同,又设置文庙,对祭祀山川河流进行了规定时间,流程,人数等。

  除了暴吏之外,还有一部分的贤明官员涌现在这二十年的时期中,他们体恤这些百姓。

  在战事中死亡的将士民众,均予以妥善安葬。

  年迈有声威者,给以礼遇。

  鳏寡孤独无依者,设养济院收容。

  又对被胡朝迫害惨死的陈朝贵族,给以追赠谥号及修理坟墓。

  当然大明为安南百姓带来的好处,他们所记得的并不多,他们只记得,汉人让他们加紧开取自己的资源,很多的百姓都在夜以继日的为他们开采金银矿产。

  而在山林偏远地区,汉人让安南人令寻找象牙、犀角。

  在海滨地区,汉人又让安南人下海采集珍珠。

  另外,土产如胡椒、香料,以及珍禽异兽如鹿、象、龟、雀、猿、蛇等,都大肆搜刮,以带回大明,让底层的百姓终日奔波…………

  “大明的军队追上来了,快跑啊,快跑啊…………”

  “大明的人来了……”

  不知道谁从后面喊了这么一嗓子,而后平静的队伍开始发生了骚动,叫喊声此起彼伏,人们也加快了速度过河,至于安南的官兵,在听到这话之后,赶忙转过身看去,真的是大明的士兵。

  最前面的是是骑兵,看样子有百人之多,而在后面则是一队队的士兵,乌泱泱一大片,看不出来人数。

  官兵们确定之后,眼中冒着凶光,提高了干劲,他们知道这个时候,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再走了,要加把劲,开始跑,跑快点……

  后面那么多普通百姓,应该是追不上我们的。

  当下这些官兵也不想着御敌,而是加速逃跑…………

  安南的兵士在建国的时候是能打的,可过了三十多年了,他们的军队也早就变成了贵族游戏的存在,战斗力跟当年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也没了当年的血气…………

  河面上乱作一团,那个骑在黄牛身上的幼童也被朝前奔跑的人撞了下去,跌入了河水中,他的老爹看到之后,想去救他,刚一蹲下身子,便被后面的人重重的踩在了身上,再也没有起来,而幼童不断的哭泣,可这个时候,没有人停下来救他,哭声也变得越来越小……

  看着平凉河的乱象,明军骑兵并没有冲击……

  ”我们就三十个人,他们怎么吓成这样。”一骑兵茫然的说道。

  对面有三万多安南百姓,青壮年也有万余,再加上安南的数千士兵,该跑得人应该是明军啊。

  为首的年轻把总轻声说了句:“现在他们犹如惊弓之鸟,一点风吹草动,便会方寸大乱。”

  “把总大人,那我们怎么办,追上去砍吗?”

  “不用了,要是被他们发现缠上,我们就麻烦了,此番出来,只是查探地形,不是追击的。”

  “是,把总大人。”

  这个年轻的把总看着眼前乱象,轻叹口气,他抚摸着挂在马鞍上的一柄长枪,显得有些没落……

  “妈的,真是怀念在朝鲜的日子,那里虽然也有山,但没有这么多的破林子,在这个地方骑马,施展不开,不然我还能带着你们冲杀一番,也不怕被缠上,你们中,谁也没有杀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