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第548章 天不生仲尼(2/3)

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大明我的王法就是王法,孔圣人固然使人敬佩,可他的后人没有经历过孔子的磨难,却享受着孔子都没有享受过的荣耀以及地位,德不配位,一个传承千年的家族,看似根深蒂固,但对于当权者来说他抵不上三个营………

  不让百姓爆竹声声辞旧岁,不让百姓用三牲祭奠祖先,可能会出大乱子,可换上一两个祭奠孔庙的人,改变一下规矩,读书人即便不满,也出不了多大的乱子。

  顶多是抗议,上书,难道还指望着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拿着木棍去拼啊。

  这一点,朱见深看的很清楚……

  徐有贞在经过林州的时候,停下待了两日,他还专门去了一趟衍圣公在外的家宅,修的那叫一个气派啊……

  曲阜。

  圣人的老家。

  孟子道: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

  俗称: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但不管是孟子,还是老祖宗的俗语,这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对衍圣公府来说,都有些不对。

  三世,五世,都有些小打小闹了,人家要靠着孔圣人成百世之昌盛家族。

  对于他们来说,什么赵氏赢姓,什么姓刘的,姓曹的,姓李的,姓赵的,姓朱的,虽然都曾经主宰过这个国家,拥有过至高无上的权力,可终归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做不了永远的主角。

  神州大地风云录,孔子后人有话表。

  辉煌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只能靠自己……的祖宗……

  只要认怂,降表交的快,王朝更迭,社会动荡,跟我们家啊没多大关系。

  换个老板,我照样当高管……

  你们顶多三百年,我起步就是一千年,上不封顶……

  孔子教化世人,从山东一路干到河南,当然不是一个人走的,要是一个人,估摸着走不出山东,就被人给抢了。

  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带着自己三千余名膀大腰圆的弟子,其中有七十二名大贤者,俗称七十二金刚,这七十二金刚,能文斗,也能武斗,有陪你论辩玩嘴的,有陪你动手练拳的……

  就这股势力,放到此时的大明也是响当当的……

  当然孔圣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在晚年时光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经》《春秋》。

  去世之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成为了儒家的学说。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通人心,这也不是拿嘴说说的,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信的。

  对于孔子来说,他影响了华夏两千余年,在他身上,有着诸多常人都无法承受的形容词。

  “天纵之圣”

  “天之木铎”,

  “文圣尼父”

  “孔圣人”

  “至圣”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文宣王”

  “玄圣文宣王”

  “至圣文宣王”

  这都是孔子专属代名词,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名词。

  可以说每个王朝在建立的时候,礼部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给孔子上尊号。

  朱熹在自己的论典之中写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来表达自己对孔圣的顶礼膜拜,当然也是一种纯粹的自我崇拜,言外之意就是,若是没有圣人,就如同大地没有了太阳,所有的人都要生活在黑暗的笼罩中。

  最新的孔府是在洪武十年,朝廷拨款修建的,其规格在大明的土地上,只比两京皇宫差上一些。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故而经久不衰。

  即便朱元璋是草根皇帝,对这一套并不相信,可为了安天下士子之心,还是给予了衍圣公诸多的特权,皇宫之中召见皇帝的时候,可位与诸多文武之前。

  在宋朝的时候,衍圣公是正八品的官衔,而到了元朝的时候,成为了正三品,到了明朝的时候,被朱元璋提到了正一品。

  公元前195年,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十二年,他下旨封孔子的第8世孙孔腾为奉祀君,而在汉元帝时期,又封为褒成侯,自此孔子嫡系长孙便有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屡经变化。

  而衍圣公最初开始的时候,是在宋朝至和二年。

  宋仁宗下旨:“孔圣之后以爵号褒显,世世不绝,其来远矣,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国也;宣尼,其谥也;公侯,其爵也。后之孙虽更改不一,而不失其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