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山河

第一百一十章 虎将(1/2)

 不多时,楚国几位权臣悉数到场,陈雄将司空厉的意见转述后,几人议论纷纷。

 李密先皱眉道:“在下对此举并无异议,只不过何人能胜任,我等入朝时日尚短,需由军神和国师二人商议定夺。”

 司空厉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本将在回京路上已拟定出一份名单,这些人都为我大楚效力多年,忠心耿耿,可担大任。在历经几场大战后,我大楚军队虽有伤亡,同时也重新吸纳了不少新生力量,如今大楚兵力共计约七十万,与梁国大致齐平,除去常年守卫京城的十万兵马不可随意调动外,其余六十万人马可根据城池规模,战线前后按需分配给另外十一城,我大楚虽受制于疆土,可正因如此,城与城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若有战事,邻城可及时支援,无需大军再从京城内长途跋涉。至于这份名单,还请诸位同僚过目。”

 宋进阳作为其余几人中资历最老的权臣,接过那张名册,仔细查阅。

 一炷香后,宋进阳将名册交还给司空厉,眉头舒展,原本以为在百里劲转投楚王门下后,司空厉为防止兵权被瓜分,假借设立十二位将军之名,实则会暗中培植党羽,以削弱旧燕国势力,可这份名册却是任人唯贤,燕国旧将马贵也赫然在列,被封为常荣城将军,并未将其安排在最前线的百师城。

 宋进阳拱手道:“原本在下以为军神此举是为了大力培植心腹,如今看来,是小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司空厉扯了扯嘴角,笑道:“本将统领大楚军政多年,何需多此一举。这十二人中,有追随陛下多年的老将,亦有一些刚刚冒尖的年轻将领,但无论从个人实力,还是领兵才能,都对得起此次晋升,至于马贵将军,入我大楚时日尚短,将他放在最南边的百师城,难以服众,故本将将其安排在旧燕国境内的常荣城。”

 几人敲定后,陈雄即刻下旨,分封名册上十二人位守城将军,且其余高位空悬,一时间在楚国官场内引起轩然大波,受封武将春风得意,走马上任,十二人的府宅更是被道喜之人踏破门槛,大楚十二城几乎夜夜笙歌,酒香飘满城。

 ————

 却说梁武帝在听从帝师曲怀尔计策,奇袭灭掉辽国之后,只留下蒋宗保率十万荆州军清理辽国战场,名将阿善弩战死后,辽国大军军心涣散,却无一人肯投降,就连不少手无寸铁的百姓都纷纷投入战场,可见阿善弩在辽人心中的地位,只可惜在梁国铁骑的冲锋下死伤无数,毫无抵抗之力。

 牢南城郊简溪村,有一名村夫生的虎背熊腰,原本并非村中土生土长的村民,早年间受伤极重,顺着河流一路漂到此地,被当地村民所救,村长谢宝不但请人治好了此人一身伤势,更是集资帮此人在村里搭建了一座木屋供其栖身,这壮汉也感恩,平日里帮着谢宝和其他村民一起栽种庄稼,若是碰到邻村的前来闹事,也都是壮汉领头将闹事之人打跑,谢宝等人对此十分感激,村中孩童更是将壮汉视为大英雄,不少待字闺中的未嫁小娘也都对这壮汉芳心暗许。

 这壮汉正是八年前飞云涧一役中死里逃生的梁国将领麻云华。

 那日曹勃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麻云华身中数箭,拼死跳下战船,潜伏在水中,本打算躲在暗处伏击阿善弩,一命换一命,为大将军报仇,怎奈失血过多,好不容易熬到半夜,却再也支撑不住,一头栽倒,所幸命格够硬,顺着河流一路漂到简溪村,被当地村民所救,这才侥幸保住一条命。

 之后虽一心想要复仇却势单力薄的麻云华只得在简溪村定居下来。

 村庄地处偏僻,原本可以远离战火侵扰,可随着辽国覆灭,梁国入主后,为扩张兵马,蒋宗保命手下众将士在辽国境内四处抓捕壮丁,简溪村内亦有不少青壮为求活命,背井离乡,原本还算热闹安稳的村庄一下变得冷清了许多,剩下的老弱妇孺也终日人心惶惶。

 这一日,麻云华独坐在溪边,独自出神,谢宝闲来无事,便拎着两坛粗制烧酒走到麻云华身边,将一坛酒递给前者,自顾自坐下,叹道:“云华,其他青年都跑了,你为啥还待在村里,你们年轻人和我这个老头子不同,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因简溪村常年远离战火,且民风淳朴,麻云华便以真名相告。

 只见麻云华摇了摇头,说道:“我已是从鬼门关走过一趟的人了,早年间走了太多的路,如今已懒得再跑了,再说了,云华也不怕打仗。”

 谢宝叹息一声,说道:“可是打仗会死人的啊!”

 麻云华喝了口辛辣烧喉的烈酒,附和道:“是啊,打仗就意味着死人,可现在打仗,是为了将来能天下太平,能少死人。”

 谢宝苦笑道:“老头我不懂这些道道,我只知道,寻常老百姓,说白了只要能过上好日子就行,庄稼收成好,儿女尽孝,餐餐能吃饱,晚上能睡个安稳觉,还能有些余钱喝些小酒,那就是好日子,至于龙椅上那人是谁,姓什么,可就不是小老儿能操心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