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朱元璋

第372章义军会议,宋大人来江西,要不咱们散了吧(1/2)

 李善长非但没有将江南治理好,甚至还搞得乱七八糟。

 更是将原本还算是富裕的江南,治理得民不聊生。

 江南百姓为此怨气冲天,生灵涂炭,十分怨恨李善长。

 反之,得知是宋隐要来江南后,人人欢喜,都无比期待。

 只是现在,许多百姓又心生顾虑,他们参加起义军跟着造反。

 这样宋隐还愿意接纳他们,并帮他们吗?

 而且,此次并非宋隐自己一人前来江南,随之而来的还有二十万朝廷军队。

 由百姓聚集成的起义军,跟这二十万大军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完全没有可比性!

 那可是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他们不过就是百姓而已,如何跟朝廷军队对抗?

 况且,这支军队的领军人物还是宋隐和徐允恭。

 徐永恭可是徐达的长子。

 顿时,参加起义军的百姓都惶恐不安。

 他们此时进退两难,有的人想要离开起义军,却又不知如何做。

 还有人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虽然起义军是由百姓组成的,但是这大半年来,跟江南行省的官府抗衡时,也形成了一套组织体系。

 而且起义军已经颇具规模,甚至有了核心人物。

 他们是以李可仁为首的四路起义军将军。

 这些人都有武功功底,比普通百姓身手敏捷。

 正因为如此,起义军才能迅速地发展壮大,并获得了百姓拥护。

 ……

 江南行省,起义军营帐。

 以李可仁为首的一众核心人物,以及一些百姓代表,此时正聚集在一起开会。

 李可仁看着四位将军和数十名百姓,显得有些为难。

 “诸位,宋大人不出几日就能抵达江南。”

 “大伙儿有什么想法?”

 李可仁想要征询众人意见。

 宋隐要来江南担任布政使的消息传开后,起义军顿时军心动摇。

 原本一致对抗官府的起义队伍,现今陷入一种诡谲的气氛中。

 甚至已经有人打算脱离起义军,更多的人则是犹豫不决。

 毕竟起义军是反朝廷的行为,这可是造反的重罪。

 就连李可仁自己,都无比纠结。

 李善长在江南时,他遭受了太多苦难。

 可是现在,是宋隐坐镇江南。

 宋隐可是视民如子的好官,一时间,他也举棋不定了。

 之前但凡有一点活路,他也不会起义造反。

 而且这支起义队伍,还是他牵头聚集起来的。

 身为首领,他也要对众人负责。

 听到李可仁询问,有几名百姓顿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我觉得,不行就散了吧!”

 “听说宋大人是替百姓谋福利的好官,宋大人说不定能替我们把银子和房子的损失要回来。”

 “造反是杀头的大罪,起义失败肯定没有活路啊!”

 百姓其实也挺惜命,虽说他们在参加起义军时,已经顾不了那么多。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当时的官府一直欺压他们,甚至让他们没有活路。

 可是现在不同,朝廷将李善长召回去,派了宋隐过来。

 所有人都清楚宋隐的能力。

 看看福建和北平,那里的百姓谁不富得流油?

 他们那种安居乐业的生活,谁不想要?

 现在宋隐来了,江南百姓困苦的情况肯定能有所改变,他们也相信宋隐有能力帮助他们。

 这几人的议论声,动摇了更多百姓的信念。

 甚至连李可仁听了都直点头。

 他当初起义也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来讨回公道。

 现在由宋隐负责江南事务,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希望。

 “不,我不同意!”

 “我们拉起这个队伍容易吗?怎么能说解散就解散呢?”

 听到百姓的议论声,其他几路起义军的将军纷纷反对。

 这几人身手不凡,因而被李可仁委任为四路起义军将军。

 几乎每次起义军行动,都是他们几个人商议后进行。

 听到有人反对,李可仁惊讶地向他看去,“吕兄,我们造反是为了讨回公道。”

 “宋大人爱民如子,肯定会替我们主持公道,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