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隐朱元璋

第500章不行,咱们就认命吧!(1/2)

 一部分想要服输的儒生,知道朝廷搞的教育改革,几乎已经断了儒家传承。

 现在他们走到哪里都受到百姓排挤。

 唯有通过科举考取功名,通过官场权力振兴儒家。

 可是突然间,朝廷又来了这么一个科举改革。

 明摆着这是想让儒家渐淡出人们视线,退出历史舞台。

 大儒知道朝廷想通过这个手段彻底消灭儒家。

 因为之前虽然重创了儒家,却无法将传承千年的儒家彻底铲除。

 所以就卑鄙地通过科举改革,限制儒家占分比例,逼得儒家渐渐消失。

 如此一来,或许十年、二十年后,就几乎没有人知道,还有儒家这个学派了。

 今后想要参加科考的学子,就要学习其他学派知识,才有考取功名机会。

 可是让儒生去学习其他学派知道,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侮辱。

 杀人于无形,也不过如此!

 科考制度改革,瞬间让许多儒生陷入生无可恋的状态。

 教育改革,洪武日报,科考制度改革,朝廷这一环扣一环的计划,将儒家逼向绝境。

 名家大儒怨天尤人,满肚子牢骚却无处可以发泄。

 他们现在无比纠结,左右为难。

 要么自取灭亡,要么放下他们自以为傲的儒学。

 生死抉择如此真实地摆在他们面前。

 又一个月过去了,大明彻底走向正轨,安定下来。

 所有人都察觉到报纸的力量。

 把控舆论走向,可以让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瞬间化身为利刃,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报纸更让朝廷和百姓凝结在一起。

 历朝历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做到这个地步。

 仅凭这点,大明就胜过任何朝代。

 ……

 金銮殿。

 洪武二十年已渐入冬季,原本新年开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想不到会发生这么多事情,一年时间几乎都浪费掉了。

 不过现在终于拨乱反正走入正轨,朱元璋龙颜大悦。

 特别是小小一张报纸,效果显著。

 可以将百姓当成利刃,替朝廷出力,这点令朱元璋非常愉悦。

 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有这么大的成就,这可是历代皇帝想做都做不到的事情。

 这时,锦衣卫指挥使胡雄走了进来。

 胡雄带来了各种州府这段时间的消息。

 “皇上,大明内多数学子都加入公立学校,那些冥顽不灵的儒生都成了过街老鼠。”

 胡雄的汇报让朱元璋心情更好。

 朱元璋知道,这些都是宋隐的功劳。

 想到宋隐,朱元璋顿时沉思起来。

 当初很多文武百官都反对朝廷制裁儒家,就连已经退居幕后的李善长也冒了出来。

 甚至连朱元璋最宠爱的太子朱标也反对。

 只有宋隐一派的人跟朱元璋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事实上,之前朱元璋经常会对宋隐起杀心,甚至好几次都想硬起心肠,直接把宋隐给杀了。

 因为朱元璋觉得宋隐对大明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可是这次让朱元璋对宋隐有了很大改观。

 虽然宋隐的治国理念跟朱元璋格格不入,但许多对大明有利的国策都是宋隐提出的建议。

 尤其是帮助朱元璋对抗儒家时,宋隐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立学校的出现,为集中皇权产生了极大助力,这点就让朱元璋很是自豪。

 洪武日报的出现,又让朱元璋见证了舆论导向也可以成为杀人的全新手段。

 儒家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在社会上盘根错节,他们经常在百姓间,散播对皇权朝廷不利的言论。

 现在朝廷通过洪武日报,就能轻易堵住悠悠众口,甚至朝廷还能操控舆论走向。

 等于朱元璋多了一个掌握时事的手段。

 出动军队以武力镇压,也是一种手段,却不得民心,并且不长久。

 朱元璋虽然搞过几次大杀戮,心里却不喜欢这样的方法。

 现在有了报刊,就可以让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解决了棘手问题。

 无论大明哪个地方出现问题,只要通过洪武日报,就能将这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过,朱元璋觉得眼下报刊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他想看看报刊最终有什么威力!

 “继续做好监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